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露西塔与苔丝的形象比较分析

    张凤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和《德伯家的苔丝》分别塑造了露西塔和苔丝两个女性角色,她们对待命运不公相异的态度做法但却相似的悲剧命运真实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榨和摧残。

    女性角色悲剧命运男权社会

    论《动物庄园》和《黄金时代》的相似性

    彭梦娜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庄园》是乔治·奥威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同时也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作家。当代作家王小波也曾多次表示受到乔治·奥威尔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乔治·奥威尔的影子无处不在,本文章,通过对《动物庄园》和《黄金时代》的文本分析,试图探讨,王小波与乔治·奥威尔创作的相似性。

    政治荒诞自由乔治·奥威尔王小波

    浅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小说命名含义

    吴宏杰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曾经风靡整个亚洲的知名文学佳作。小说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青年的生存状态,围绕着渡边彻、直子与绿子三人的爱情故事来娓娓道来,阐述了村上春树的生死观以及都市人的孤独与无奈心理。小说的命名非常受关注,虽然是一部由日本作家完成的小说作品,却以“挪威的森林”作为小说的书名,而小说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一处场景是在挪威发生的,整部小说中的人物事件都是在日本发生的,这不禁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而实际上,小说的取名并没有偏题,反而恰到好处的反映了小说的主题与深刻的人文内涵。

    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披头士阿美寮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

    李晓丹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徳伯家的苔丝》和《包法利夫人》都是十九世纪以农村平民女子为主人公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各自讲述了苔丝与爱玛悲剧性的一生。试比较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和悲剧产生原因,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异同点。苔丝和爱玛同是生长在乡下的少女,她们均一生短暂,命途凄惨,她们的悲剧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的悲剧。这两部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义的思想。

    《徳伯家的苔丝》《包法利夫人》女性主义

    清淡闲适--论周作人与王维作品中的禅性美

    周健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特别是他的散文,至今仍蜚声文坛。而王维是唐朝十分著名的诗人,在李杜外自成一家,是我国诗坛上最耀眼的诗人之一。然而这两位跨越千古的文人却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在作品中流露出禅性美,这何尝不是传统中国文人在人性上的高度一致。

    周作人王维清淡闲适作品禅性美

    分析《追逐繁星的孩子》与《星之声》中“星”的寓意

    吴宏杰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逐繁星的孩子》与《星之声》都是由日本新锐动画电影导演新海诚完成的知名作品,拥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并受到众多影迷的追捧。两部电影的片名虽然都出现了“星”,然而它们在影片中的寓意却截然不同。本文由浅入深地分析了两部动画电影中“星”的寓意。

    动画电影新海诚《追逐繁星的孩子》《星之声》“星”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徐向真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李贺诗歌中的白色入手,分析白色意象在其诗歌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发挥的不同作用,进而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对意象特征的强化处理,及诗人的思想倾向。

    李贺白色强化贵族心理

    双面伊人--浅析《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

    孙婷
    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尹雪艳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典女子。她是旧上海的代表,她一身银白净办,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难以以单一视角解读的人物,她有着各种矛盾的集合,各种矛盾也是她魅力的来源,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双面伊人。

    《永远的尹雪艳》尹雪艳矛盾双面独特魅力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薫女》中“我”与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吴宏杰
    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早年完成的文学佳作,是他在伊豆半岛旅游的文学记录。小说主要记叙了“我”在伊豆与薫子相知相恋的一段美好回忆,而薫子的天真纯洁净化了“我”原本“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的性格。

    日本川端康成小说《伊豆的舞女》“我”薫子人物形象

    大胆质疑精湛考索--读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有感

    马舒婕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十九首代表着东汉后期五言诗成熟阶段的最高艺术成就,各评家赞扬备至。木斋先生运用“以诗论诗”和“以史证诗”的验证方法,大胆质疑,精湛考索,得出了古诗十九首作者为曹植所在的建安时期的重要假说,对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建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