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在新兴媒体的“迷惘”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海明威文学作品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启示

    范妍
    12-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兴媒体已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在为物质和精神生活创造各种便利和机遇的同时,对青年一代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何能够在新兴媒体的“迷惘”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结合海明威文学作品对人生价值的探析,阐述了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海明威挫折教育

    论当代作家笔下的有情人难成眷属主题

    杨甜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爱情一直备受作家的青睐。由于种种原因,有情人难以终成伴侣。本篇论文从当代小说著作中,分析悲剧的爱情,论述当代作家笔下的有情人难成眷属主题,反思当下爱情。

    当代小说悲剧爱情有情人难成眷属

    『地獄変』の分析--猿の「良秀」の位相をめぐって

    李夫平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其实,除了《地狱变》中的猴子,芥川龙之介在其他的诸多作品中也借用动物的形象来表达主题。本文将对《地狱变》中猴子“良秀”的形象进行分析,说明它所表达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是对猴子殉死这一高潮部分的分析,说明这一行为不仅是报恩行为,而且是作为主人公替身表现了主人公良秀在父女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形象。

    猴子人间兽殉死报恩替身

    徐渭《歌代啸》的荒诞艺术与西方荒诞派戏剧

    杜婧李贵森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人徐渭所作《歌代啸》一剧历来未能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歌代啸》却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独树一帜的荒诞色彩,在同时代、前代,乃至推后数百年间的作品中昭示着艺术审美的价值。这种“荒诞”的风格在中国古代是新奇而独特的,与西方著名的荒诞派戏剧虽无实质联系,但在写作背景、作者经历、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就《歌代啸》与西方“荒诞派戏剧”的相通之处做出分析。

    徐渭荒诞《歌代啸》荒诞派戏剧

    以《yes or no》为例浅析酷儿电影

    钟孟秀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称为女版《暹罗之恋》的《yes or no》(中文片名译作《想爱就爱》)在泰国上映后引起了热议,影片主要展现了两个女孩子(大学生)之间的浪漫、甜美的爱情。本文将用酷儿理论的方法对此片进行解读,分析酷儿理论在影片中的体现,以及同性恋者在现在的环境中的处境。

    《yesorno》酷儿理论同性恋

    《洛基恐怖秀》--探寻邪典之魅

    徐悦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cult film“邪典”电影,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午夜场电影兴起、有一部分小众影迷狂热迷恋的电影形式。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cult电影,cult 事物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cult甚至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从cult film的出现,到逐渐形式一系列体系,我们可以探寻出社会历史文化对其影响,反映出cult film一些共同的特性和其魅力所在。

    科幻歌舞易装同性恋邪典电影

    给锋利的匕首穿上华丽的外衣--论曹保平电影中的社会批判

    王亚静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光荣的愤怒》到《李米的猜想》,曹保平总是把电影的重心放在了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上面,没有大段的描写抒情,只是通过故黑色幽默的方式给人们讲述一个表面看似荒诞、幽默的故事来调侃社会,讽刺人性的丑恶。

    曹保平黑色幽默人性异化

    《诗经·伯兮》的文化价值取向探讨

    刘亚洁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伯兮》为《诗经》中的名篇,是卫妇人赞美其夫君长期随王征役而致相思所作。这首诗的文化价值不能简单地解读为少妇对征夫思念的爱情诗,而应该包含着当时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既有妇人对夫君的英勇善战感到骄傲、对夫君思念,也有对战争造成人们伤害,带给人民痛苦,而厌恶战争这三种复杂情绪。

    《伯兮》思念自豪厌战

    春秋战国《菊与刀》

    崔峰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的《菊与刀》一书中,为我们充分展现了日本武士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然而,回顾中国历史,我们竟然会发现,两千年前,古老的春秋战国,有那么一个群体和日本武士却又有着醒目的相似之处,他们游历各国,寻找恩主,为了报恩不惜性命,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却过早的走向了衰落,变成了故事。

    日本武士游侠刺客春秋战国

    徐静蕾电影世界中的男性形象分析--以电影《一封陌生女人来信》为研究对象

    郑璐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3年,演员徐静蕾带着自导自演的电影处女座《我和爸爸》走进了观众的视“,该片的影像风格为她此后的几部女性电影开创了先河。2005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传达女权观点与男权意识之间博弈时,尤为突出的展现了徐静蕾对女性电影的思考。

    电影改编女性主义男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