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荷花淀》的现实主义特色

    贾宗盈
    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花淀》被公认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但从孙犁的文艺观和《荷花淀》的分析看,《荷花淀》也不失为孙犁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荷花淀》给我们的也是真实的战争的一个方面,是对现实的客观描绘。

    《荷花淀》孙犁现实主义

    试比较曹禺传记的异同--以田本相、张耀杰的为例

    戴文娜
    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欲从叙述策略、资料收集、文章基调等方面详尽分析田本相的《曹禺传》和张耀杰的《曹禺:戏里戏外》这两部以曹禺为传主的传记,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两部传记的异同,从而对曹禺本人及其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曹禺传记叙述策略资料收集文章基调

    《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篇

    何晓婷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子云:同异交得,放有无。是说任何事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同有和无的关系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这两部18,19世纪时期“中英文学双壁”进行鉴赏解读,分析对作品对各自社会历史中传统婚恋观的种种弊病的批判,解读出两位作者想表达的爱情观主旨。《红楼梦》中,宝黛这一对痴男怨女,在封建世俗礼教的压迫下终于走向“情缘的覆灭,精神的超脱”---一种纯粹的精神恋爱观;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明显表现为一种更为世俗化和理想化的爱情观---爱情和婚姻的美满结合。这里仅从个人理解出发,通过对宝黛之恋情悲剧和伊丽莎白与达西最终琴瑟和鸣的美满结局的对比,从重点情节的掌握,主要的人物形象分析中,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加以浅析。

    《傲慢与偏见》《红楼梦》爱情观精神恋爱婚姻观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汪婉华
    36-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作为我国的民国才女作家之一,张爱玲本身的存在就是民国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家一点都不吝啬对张爱玲的赞扬。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张爱玲也在试图探求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首先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和婚姻的关系,其次探求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和男性的关系,最后揭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的价值。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探索分析

    iela《洛丽塔》的叙事艺术

    杜婧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也丝毫不减。这部作品不只是因为它特殊的题材和其中包含大量关于性的描写而独树一帜,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也足以令人称奇。本文将从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等方面来分析《洛丽塔》的叙事艺术。

    叙事叙述时间视角虚构

    谈中国早期滑稽短片的娱乐精神

    李艳俊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早期电影的滑稽短片在电影史的书写中,一直处于褒贬不一的历史待遇中,各种角度下的评判基本都基于历史的、美学的维度,本文试图从娱乐精神的角度,来重新发现滑稽短片在中国早期电影的娱乐形式、娱乐诉求以及喜剧类型的精神探索,从而为中国电影叙事商业化找到历史的源头。

    滑稽短片电影本体娱乐精神喜剧类型

    自制剧的广告主历史演变梳理

    爨宜李喻金翔
    39-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的发展史也是人民生活的反映轨迹史。自制剧是电视剧里的一种。它的发展变化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的变化。而附在自制剧本身的广告主的变化也是人民生活得反照。从对自制剧本身的介绍再到自制剧广告主的各阶段的演变,最后对自制剧广告主的未来展望。这些无疑不是对这一段时间人民生活得梳理。

    自制剧广告主创新演变未来

    飞蛾扑火的“槛外人”--“了解之同情”之妙玉

    王惠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三玉”之一的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妙”的人物。屈指可数的几次出场,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却能够位列第六。无论从作者的着墨还是从小说情节来看,她身处于一群主要人物中间,却始终是一个寂寥而且尴尬的人。她作为一个“槛外人”却对贾宝玉进行了一次飞蛾扑火般的追逐。笔者将着重探讨一下妙玉与宝玉的情感纠葛。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原则来解读,还原妙玉一个少女的身份,而不是一个被附加太多意识形态色彩的女尼。

    妙玉贾宝玉飞蛾扑火互证

    从大众文化角度看电影《画皮Ⅱ》

    刘晓阳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文化理论认为大众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商业性,“保持大量受众,充分占有文化市场,通过审美娱乐的提供和生产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是大众文化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制约性机制。”艺术质量平平的《画皮域》缘何能在票房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本文拟借助大众文化理论,从续集策略、视觉奇观、以古说今三个方面解读电影《画皮域》。

    大众文化《画皮Ⅱ》

    重读《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耿冬艳
    4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先生《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切悲剧的制造者,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物,他由一个专断独裁、冷酷自私的封建大家长,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孤独终老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周朴园作为资本家、丈夫、父亲等角度,重新解读其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

    《雷雨》周朴园形象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