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髓过氧化物酶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及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孙定军邢波陈漠水林德洪...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单核巨噬细胞(THP-1)、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3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暨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设THP-1为对照组、MPO低、中、高剂量组(MPO终浓度分别为1.5、3.0、6.0 μ/L),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试验结束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逆转录法(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细胞MMP-9、TIMP-1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O低、中、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MPO剂量逐渐增加,各组OD值、存活率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PO低、中、高剂量组凋亡率水平降低(P<0.05),且随着MPO剂量逐渐增加,各组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PO低、中、高剂量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MPO剂量逐渐增加,各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MPO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其机制与MPO可促进巨噬细胞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MPOTHP-1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免疫组化法和NADPH-d酶组化法在术中快速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任智慧赵淑君阿米娜·哈山李鸿岩...
    430-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与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在术中快速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标本采自经HE常规染色确诊的3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术中切除肠管,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均为3个月以内,中位年龄为2个月.标本分扩张段和痉挛段,经连续切片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和NADPH-d染色并进行配对比较研究,观察组织蛋白酶D(cat hepsin D,CAD)和NADPH-d的染色特点.结果 (1)免疫组化CAD染色中,35例HD扩张段和阳性对照的肠壁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内可见阳性的神经节细胞;NADPH-d酶组织染色中35例HD扩张段和阳性对照的肠壁肌间神经丛中可见蓝色的神经节细胞;(2)免疫组化CAD染色与NADPH-d染色36例HD痉挛段组肠壁神经丛中缺乏阳性表达,未见神经丛及阳性神经节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法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NADPH-d法在诊断时间和辨识度比免疫组化有优势.结论 NADPH-d染色法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有优越性,NADPH-d法与其联合快速HE染色法能提高术中诊断效率,准确指示病变肠段切除范围;免疫组化实验要求高,诊断时间相对长,不适用于快速诊断婴幼儿HD.

    先天性巨结肠快速诊断婴幼儿免疫组化CADNADPH-d染色

    肺结核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环状RNA的筛选

    张迪赵辉王家路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环状RNA(circRNA)的筛选.方法 收集肺结核患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3例,利用表达谱芯片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全血circRNA进行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将circRNA的差异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的显著性分析筛选出结核病差异基因.结果 本研究发现3 000个上调circRNA,2 484个下调circRNA.具备差异特性的circRNA 835个(P<0.05),其中上调的circRNA 249个,下调的circRNA 586个.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分解代谢过程、对水浸抑制应力酸受体信号通路、受体循环调节、细胞外基质分解等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的显著性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结核、噬菌体、系统性红斑狼疮、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等信号通路调节.结论 结核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差异circRNA通过其靶基因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调节.

    结核病信号通路差异基因

    CALM1在食管鳞癌细胞及组织水平中的表达

    韩秀娟刘清郑树涛刘涛...
    439-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钙调蛋白1(camodulin1,CALM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观察CALM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150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CALM1的阳性表达情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CALM1在3种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本底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KYSE150细胞系的CALM1基因,构建CALM1 sgRNA表达载体,实验分两组:NC组(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组)、KO组(CALM1基因sgRNA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组).运用细胞划痕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CALM1对KYSE150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AL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其表达与T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M1在KYSE150食管癌细胞系中本底表达量最高,在Eca109、TE-1中表达量相同.与对照组相比,CALM1敲除的实验组中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CALM1阳性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状细胞癌T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CALM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

    钙调蛋白1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液中HLA-DPB1的表达与不同EBV状态关系的研究

    李冰玉王佳选李迅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状态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抗原DPB1的表达.方法 取100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石蜡标本,用EBV编码的小RNA (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判定EBV表达状态(阳性/阴性),判定EBV阳性患者36例,取该36例患者血标本,用DNA直接测序分型法对血标本进行HLA-DBP1基因分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运用卡方检验分析EBV阳性与EBV阴性、EB病毒核抗原-2(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protein 2,EBNA2)阳性与EBNA2阴性HL患者中HLA-DB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HL患者中EBER阳性患者36例,EBER阴性患者64例,EBV阳性与EBV阴性的HL患者在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L患者血液标本中,共检出16种HLA-DBP1等位基因,在EBV阳性HL中表达的有1种,在EBV阴性HL患者表达的有4种,两组患者共同表达的有12种,其中HLA-DPB1* 050101(19.4%,25%)、HLA-DPB1* 040101 (29.2%,19.5%)、HLA-DPB1*020102(19.4%,14.1%)、HLA-DPB1* 030101(6.9%,10.2%)表达频率较高(前者为EBV阳性基因频率).HLA-DPB1*04:02:01基因频率在EBV阴性患者(13.3%)中高于阳性患者(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位点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PB1*04∶01∶01基因频率在EBNA2阳性患者(45.8%)中高于EBNA2阴性患者(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PB1*04∶02∶01的表达可能增加罹患EBV阴性HL风险;HLA-DPB1*04:01:01可能为EBNA2阳性HL患者的易感因素.

    霍奇金淋巴瘤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DPB1EB病毒EB病毒核心抗原2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8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袁莉张洁董旭南
    449-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2020年3月14日,由新疆援鄂医疗队负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产科收治的28例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确诊病例,10例临床诊断病例,所有病例均为普通型.平均年龄(29.75±3.5)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者占17.9%.早期妊娠组4例,中期妊娠组4例,晚期妊娠组20例.晚期妊娠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4±9.1)d.有症状者占46.4%,其中早、中、晚期妊娠组分别占75%、75%、3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多见,少见症状包括胸闷、呼吸困难、腹泻、肌痛等.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白细胞升高者占25%,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占42.9%,淋巴细胞下降者占39.3%,降钙素原升高者占11.5%,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占8%,谷草转氨酶升高者占12%.所有妊娠晚期患者胸部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磨玻璃影,呈间质性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改变.所出生的17名新生儿均为咽拭子筛查COVID-19病毒阴性,其中3例早产.14名新生儿中的13名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10、10分,另1名为7、9、9分.结论 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中重症率及死亡率均不高.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非妊娠成年人相似.在晚期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中目前没有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仍需继续追踪研究早中期妊娠合并COVID-19肺炎患者的临床结局.

    妊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预后

    STEMI患者PCI术后ECG指标变化和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王娜邹宁
    45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ECG)指标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2月对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患者均根据术前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分级,Ⅱ级(A组),Ⅲ级(B组),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有8例失访.术后6个月,B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脑利钠肽(BNP)含量均高于A组,B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于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A组,B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高于A组,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与患者术后的心功能改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心电图对于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心电图心功能

    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内皮素-1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孔翠文冯静孙艳林
    458-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单纯糖尿病患者100例(SDM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DN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分离,并保存在冰箱中待测.采用透射比浊测定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记录患者血清中CysC、RBP及ET-1含量并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SDM组和DN组患者的CysC、RBP及E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DN组的CysC(2.67±0.31) mg/L、RBP (92.37±2.46) mg/L及ET-1(74.23±7.23) ng/L水平明显高于SDM组CysC(1.19±0.24) mg/L、RBP(57.19±8.45) mg/L及ET-1(61.74±8.15) 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M组和DN组患者的Cys C、RBP及ET-1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C组;DN组患者的Cys C、RBP、ET-1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1(r=0.826,P<0.05);RBP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r =0.779,P<0.05);ET-1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641(r=0.649,P<0.05);Cys C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r=0.710,P<0.05).结论 Cys C、RBP及ET-1 3种指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胱抑素C内皮素-1视黄醇结合蛋白2型糖尿病肾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大出血患者生育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骏达梁凌云殷艳
    46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大出血患者生育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阴道大出血的患者120例,均紧急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进行常规化疗;研究组患者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行局部血管灌注化疗药物,之后继续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子宫体积、肿瘤大小、生育功能、生命质量的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研究组肿瘤大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血液HCG和子宫大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同时对于肿瘤的抑制作用更好,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提升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子宫动脉栓塞术局部化疗滋养细胞肿瘤生育功能生存质量

    不同禁饮时间对胃食管反流合并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薛桃张丽侯铭朱莉...
    46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禁饮时间对胃食管反流合并症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胃食管反流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68例患者,按照术前不同的禁饮时间将所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3 h)、B(4 h)、C(5 h)、D(6 h)四个组,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口渴、饥饿、焦虑、疼痛得分和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A组(3 h)口渴、饥饿和术后疼痛得分都少于D组(6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他指标对比发现A组(3 h)与D组(6 h)在下床时间、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停止输液时间和恶心的发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之间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术前禁饮时间,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前后口渴、饥饿感,增加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

    胆囊结石胃食管反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