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外周血中TREM-1对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变化的影响

    马海梅张峰波李玉娇沙桐...
    8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外周血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e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1,TREM-1)对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用雌性BALB/c小鼠,采用腹腔接种多房棘球蚴原头蚴的方式建立小鼠模型后,分别给予抗TREM-1单克隆抗体(250μg/kg),TREM-1抑制剂(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LP17合成短肽)(3.5 mg//kg)、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分为单抗处理组、LP17处理组、模型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在感染早期(8 d)和感染晚期(180 d)大体改变及囊泡湿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REM-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TREM-1、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FoxP3+Treg细胞(regulatory T cell,&nbsp;Treg)比例,并分析TREM-1与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及关联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在感染晚期,单抗处理组与LP17处理组间囊泡湿重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但囊泡湿重较模型组有所减少;在感染早期和晚期,小鼠外周血中TREM-1、Foxp3、TGF-β、IL-10的含量及mRNA水平和CD+4 CD+25 FoxP3+Treg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组有明显升高,且感染早期升高的幅度较晚期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M-1与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及其特征转录因子Foxp3、细胞因子TGF-β、IL-10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感染多房棘球蚴后,激活TREM-1可通过上调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参与早期的炎症反应;而阻断TREM-1可使促炎因子小幅度下降,上调抗炎因子,来介导抗炎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TREM-1可能通过募集IL-10、TGF-β等来调节Treg细胞的动态平衡、肝脏纤维化和肝损伤的发生,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多房棘球蚴TREM-1CD+4CD+25FoxP3+Treg细胞IL-10TGF-β

    细粒棘球绦虫rBCG-egG1Y162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李玉娇赵骁沙桐陈志强...
    848-851,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以卡介苗为载体的细粒棘球绦虫egG1Y162融合蛋白(rBCG-egG1Y162)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改变,评价其在小鼠实验中发挥的动物免疫保护作用,为研究新型有针对性的囊型包虫病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免疫保护性评价实验分为3组:rBCG-egG1Y162组、卡介苗(BCG)组和正常对照(NS)组,用重组疫苗免疫Balb/c小鼠,肌肉注射疫苗第8周后用攻虫实验感染各组一半数量小鼠,在第24周后获取小鼠相应的器官和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gG亚类IgG1、IgG2a、IgG2b和IgE抗体水平变化,评价疫苗的体液免疫水平.计算小鼠感染模型中细粒棘球蚴的包囊数量及其大小,对包囊湿重进行称量,评价该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结果 与BCG组和NS组相比,rBCG-egG1Y162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2a、IgG2b和IgE抗体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抗体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在免疫后被动感染棘球蚴,rBCG-egG1Y162免疫组具有78.1%的囊泡抑制率,Eg囊湿重与BCG组和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 BCG 为载体的 rBCG-egG1Y162 疫苗免疫小鼠后,攻虫实验中的囊泡抑制率显著增高,小鼠体内寄生虫的数量也显著减少,初步认为 rBCG-egG1Y162 可以作为囊型包虫病的候选疫苗进行深入研究.

    rBCG-egG1Y162细粒棘球绦虫免疫保护性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Tim-3/Galectin-9对Th17/Treg的影响作用

    张峰波李玉娇沙桐赵骁...
    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细粒棘球蚴感染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半乳糖凝集素-9(Tim-3/Galectin-9)与Th17/Treg关系.方法 收集28例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CE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Tim-3 mRNA、Galectin-9 mRNA以及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CD4+T细胞上Tim-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E组患者外周血中TGF-β、IL-10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患者血清中Galectin-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录因子Foxp3在C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CD4+T和Galectin-9分别与TGF-β和IL-10呈正相关(P<0.05).Tim-3mRNA、Galectin-9 mRNA分别与FOXP3呈正相关(P<0.05).结论 Tim-3/Galectin-9参与了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的免疫应答,Tim-3/Galectin-9可能通过改变Treg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促进Th17/Treg细胞平衡改变,导致细粒棘球蚴持续感染.

    细粒棘球蚴感染Tim-3/Galectin-9Th17/Treg

    警报素IL-25在泡球蚴感染小鼠肠粘膜中的变化研究

    赵骁李玉娇张峰波王红英...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泡球蚴感染小鼠小肠白细胞介素-25(IL-25)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泡球蚴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取泡球蚴保种鼠肝脏囊泡中的原头蚴,处理后通过腹腔注射建立泡球蚴小鼠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模型建立后,分别于第2天、第8天、第14天以及第30天各取8只感染的小鼠处死,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小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5在小肠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IL-25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中IL-25表达水平在感染第2天后升高(P<0.05),感染第8天后继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第14天后再次出现明显上升(P<0.01),在第30天时IL-25的表达到达顶峰(P<0.01).qRT-PCR实验中,小鼠小肠组织IL-25的mRNA表达水平与免疫组化趋势结果一致.结论 小鼠感染泡球蚴后,小肠组织中IL-25的表达在感染早中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提示小肠组织中IL-25是泡球蚴感染早中期的重要参与细胞因子之一.

    泡状棘球蚴IL-25粘膜免疫

    警报素IL-25及IL-33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丁剑冰赵骁张峰波
    863-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报素(alarmins)是从受损或者受压细胞释放的直接警告免疫系统的一组免疫学调节分子.警报素参与了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如宿主防御、细胞稳态、炎症、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和致癌等.其中上皮来源的两种警报素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和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寄生虫疾病的Th2型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L-25及IL-33如何参与不同寄生虫引发的免疫反应,以及这些寄生虫如何逃避宿主的免疫监督仍然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对警报素IL-25及IL-33参与免疫应答的特点以及其在寄生虫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警报素IL-25IL-33寄生虫疾病

    贝母素乙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研究

    张静王云飞毛艳聂勇战...
    866-869,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贝母素乙(PMI)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PMI联用奥沙利铂处理24、48、72 h后胃癌MKN45细胞的OD值计算细胞增殖率以及凋亡率,筛选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MI联用奥沙利铂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MI联用奥沙利铂处理后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PMI在浓度范围10~20μg/mL对胃癌MKN45细胞无抑制作用,与奥沙利铂组比较,PMI联用奥沙利铂组干预胃癌MKN45细胞48 h和72 h后抑制率升高,IC5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I联用奥沙利铂可抑制胃癌MKN45细胞克隆,下调胃癌MKN45细胞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增加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量.结论 奥沙利铂在体外实验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长,PMI联用奥沙利铂可产生协同作用.

    贝母素乙奥沙利铂胃癌MKN45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LINC0051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

    吴洁史玉霞赵敏
    870-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51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法检测LINC00511在卵巢组织样本和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建立LINC00511干扰和过表达细胞株,CCK-8法检测调控LINC00511表达后卵巢癌细胞增殖和顺铂半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RT-qPCR法检测抗凋亡关键基因Bcl-2和耐药关键基因MRP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在卵巢癌组织中LINC00511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织的5.24倍,在8例化疗耐药复发样本中,LINC00511表达水平较原发灶升高(P<0.05);将LINC00511低表达的SKOV3细胞进行过表达,高表达的A2780细胞进行敲低;LINC00511过表达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干扰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1);顺铂抑制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511组细胞的IC50是正常组织的2.19倍,LINC00511干扰表达的siRNA-#1和siRNA-#2组细胞的IC50分别是正常组织的0.50倍和0.54倍.过表达LINC00511后Bcl-2和MRP1的表达水平分别是正常组织的(1.71±0.09)倍和(2.19±0.07)倍,而干扰LINC00511表达后,siRNA-#1和siRNA-#2中Bcl-2和MRP1的表达水平分别是正常组织的(0.46±0.05)、(0.42±0.03)倍和(0.26±0.04)、(0.31±0.02)倍.结论 LINC0051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升高,在复发耐药病灶表达高于原发灶,LINC00511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和MRP1表达而发挥效应.

    上皮性卵巢癌LINC00511耐药

    高尿酸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史浩楠王婷婷张蕾董惠娟...
    87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尿酸血症联合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从多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取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每日脂肪乳1 mL/kg灌胃)、C组(每日腹腔注射200 mg/kg氧嗪酸钾)、D组(每日250 mg/kg腺嘌呤+150 mg/kg乙胺丁醇灌胃)、E组(每日腹腔注射200 mg/kg氧嗪酸钾并脂肪乳1 mL/kg灌胃)、F组(每日250 mg/kg腺嘌呤+150 mg/kg乙胺丁醇灌胃,间隔8 h后脂肪乳1 mL/kg灌胃),B组及E、F组于干预第14日及第15日分别按照120、100 mg/kg腹腔注射四氧嘧啶,于二次注射后第2日晚各组实验动物均禁食12 h,进行糖耐量试验.于第3日晚禁食12 h后,麻醉取血检测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处死动物,取下肾脏、胰腺,制作相关脏器病理切片并进行比较.结果 E组大鼠GLU、UA、BUN、TG、TC水平较A组明显上升(P<0.05),F组GLU、UA、BUN、Scr、TC、TG较A组明显上升(P<0.05).E、F组大鼠胰腺均出现了病理损伤,F组大鼠还出现了肾脏病理损伤.结论 E、F组高尿酸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的各项指标均符合2种疾病的临床表现,2种方法均可用于该模型的建立.

    2型糖尿病糖耐量试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田萍张颖王茂林崔田润...
    881-884,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EgPSCs)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加入不同数量EgPSCs(0、50、100和200个/孔)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采用MTT、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各实验组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结果 MTT结果表明,50、100和200个/孔的EgPSCs48、72、96 h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0个/孔的EgPSCs(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48 h时100、200个/孔的EgPSCs比0个/孔EgPSCs的剩余划痕面积显著减小(P<0.05);transwell结果表明,100个和200个/孔EgPSCs实验组的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0个/孔EgPSCs实验组(P<0.01).结论 体外研究表明,EgPSCs和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为明确细粒棘球绦虫对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HepG-2细胞增殖、侵袭

    GPC-3、HIF-1α和β-catenin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桑伟楚慧古丽那尔·阿布拉江张巍...
    88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C-3、HIF-1α和β-catenin 3种蛋白在96例HCC和28例正常肝组织石蜡标本的表达,分析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结合HCC患者随访资料行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关系分析.结果 GPC-3、HIF-1α和β-catenin在HCC中的表达分别为85.4%(82/96)、86.5%(83/96)和83.3%(80/96),在正常肝组织表达分别为0%(0/28)、17.9%(5/28)和3.6%(1/28),3种蛋白在HCC和正常肝组织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显示3种蛋白之间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GPC-3表达、肿瘤结节数目和癌栓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结节数目和癌栓是影响HCC术后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GPC-3、HIF-1α和β-catenin 3种蛋白在HCC中异常表达,并呈正相关.GPC-3可作为HCC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肿瘤结节数目和癌栓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肝细胞癌GPC-3HIF-1αβ-cat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