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组(OVA+PBS),阳性药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0.008 mg/kg体质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64 mg/kg体质量)和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256 mg/kg体质量).采用OVA全身致敏及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别滴鼻给于阳性药、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观察小鼠抓鼻次数、喷嚏次数、脏器指数和鼻腔灌洗液细胞;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显微镜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制备脾细胞悬液对比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变化.结果 第2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时,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9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多,血清IgE、IL-4、IL-10水平增大,IFN-γ水平和CD4+CD25+T细胞含量减小,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减小,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含量减少,血清IgE、IL-4、IL-10水平减小,血清IFN-γ水平增大,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改善1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1,Th1)/2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2,Th2)平衡治疗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