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ncRNA ZFPM2-AS1对肝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及机制研究

    张凯楠温雯赵辉周亚萍...
    697-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LncRNA ZFPM2反义RNA1(ZFPM2 antisense RNA1,ZFPM2-AS1)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表达谱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综合分析ZFPM2-AS1对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效能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通过siRNA干扰ZFPM2-AS1的表达,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下游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GO和KEGG分析,初步探究ZFPM2-AS1调控肝细胞癌进程的潜在机制.结果 ZFPM2-AS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P<0.001),且与年龄(P=0.004)、T分期(P=0.011)、临床分期(P=0.033)及甲胎蛋白水平(P=0.050)密切相关.ZFPM2-AS1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B淋巴细胞瘤-2蛋白相关蛋白(BAX)、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增强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GO和KEGG分析显示,ZFPM2-AS1可能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代谢过程、戊糖代谢过程、NADP结合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有关,同时与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ZFPM2-AS1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肝细胞癌ZFPM2-AS1致病机制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李超李梦妍马遇庆
    703-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观察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鳞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RAB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9年6月诊断的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ABP2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荧光免疫等观察CRABP2及联合ATRA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GSE20347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CRABP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食管正常组织,是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log2FC=-3.19.CRABP2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4,P=0.000).CRABP2、ATRA均可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CRABP2与ATRA联合使用较二者单独使用更能增加CRABP2的表达,抑制KYSE150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CRABP2具有抑制食管鳞癌增殖、迁移的作用,联合应用ATRA能进一步增强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

    食管鳞癌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全反式维甲酸GEO数据库

    补体C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

    陈梦依严媚焦红杰赵莉...
    710-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体C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20只;C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插入Neo基因后C3基因失活实现)20只,分为I组:C57小鼠;II组:C57小鼠ITP造模组;III组: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IV组:补体C3敲除小鼠ITP造模组.采用MINDRY全血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变化.比较小鼠实验前后肝脏、脾脏脏器系数变化.结果 I组和III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现应激暴躁,日常活动正常、同前正常进食、排便,精神状态佳,体重增长.II组及IV组小鼠于造模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较前减退、活动减少、睡眠较差、体重减少.第2日、第3日和第4日II组小鼠血小板计数与I组比较均下降,IV组血小板计数与III组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的趋势不如II组明显.II、IV组小鼠第4日肝脏系数与第1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体C3的表达可能与ITP血小板减少有相关性.

    补体C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不同时间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携MMP-2抗体靶向超声造影特征

    曾倩倩向红胡蓉
    714-717,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的携MMP-2抗体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特征,结合非靶向造影剂对比参照,探讨其诊断卵巢癌腹腔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32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将其平均分成4组,每组8只,建立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模型.按照不同接种时间(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0天)分别对4组小鼠实施靶向和非靶向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应用靶向超声造影的瘤体PI高于非靶向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超声造影时的TTP低于非靶向超声造影,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靶向超声造影时,不同时间组间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20天时上升最明显(P<0.05).不同时间组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瘤体生长第10天、20天、30天及40天组靶向超声造影PI与MMP-2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瘤体生长第10天、20天及30天组靶向超声造影TTP与MMP-2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携MMP-2抗体靶向超声造影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的尽早诊断更具优势.

    超声检查造影剂MMP-2抗体卵巢癌腹腔转移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CK-MB、cTnⅠ水平变化与心脏指数关系及对瓣膜置换术后LCOS风险评估价值

    秦逸辉颜安明余研李毅...
    718-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变化与心脏指数关系及对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98例RHD患者作为研究组,均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n=18)、非LCOS组(n=18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对照组及LCOS组、非LCOS组CK-MB、cTnⅠ水平,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CK-MB、cTnⅠ水平变化与LCOS发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分析CK-MB、cTnⅠ水平评估LCOS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K-MB、cTn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98例RHD患者术后18例发生LCOS,180例未发生LCOS,LCOS组、非LCOS组合并房颤比例、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MAP)、乳酸水平、CK-MB、cTnⅠ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校正房颤后,心脏指数、MAP、乳酸、CK-MB、cTnⅠ水平变化仍与LCOS发生相关(P<0.05);CK-MB、cTnⅠ与心脏指数、MAP呈负相关,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CK-MB、cTnⅠ水平联合检测评估发生LCOS的AUC值0.837最大,对应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90.12%;经DCA比较CK-MB、cTnⅠ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LCOS的净受益率,结果显示,在阈值0.19~0.59范围内,CK-MB、cTnⅠ联合检测评估LCOS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独检测,在各阈值下,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例数在阈值概率为0.38时,两者基本达到一致.结论 RHD患者CK-MB、cTnⅠ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脏指数关系密切,CK-MB、cTnⅠ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LCOS风险提供参考.

    风湿性心脏病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人工瓣膜置换术

    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及效能评估

    陈莺俞惠徐虹
    726-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信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中文版癌症需求简明问卷(CNQ-SF)评分情况,分析CNQ-SF总评分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绘制回归模型预测CNQ-SF总评分与实际值散点图进行效能评估.结果 111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CNQ-SF总评分为(99.97±15.97)分,各维度中提供照顾与支持的条目均分最高,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条目均分最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接受治疗方式、病程、并发症、生活可自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回归模型为:CNQ-SF总评分=2.165+0.642×文化程度+0.703×经济状况-0.751×接受治疗方式-0.611×病程+0.628×并发症-1.234×生活可自理+0.542×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变量可解释CNQ-SF总评分86.74%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未满足需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接受治疗方式、病程、并发症、生活可自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均会影响患者未满足需求情况,通过构建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有效判断患者未满足需求情况,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

    胃肠道恶性肿瘤未满足需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能评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不同受精方式累积活产率的比较

    刘晨王静怡张于念腊晓琳...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男方因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采用不同受精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161例PO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两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n=112),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n=49).记录两种不同方式受精后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形成胚胎后行新鲜胚胎移植或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随访至活产为周期结束,比较两种不同受精方式的累积生化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胚胎种植率、累积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活产率、胎儿的男女性别比.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及累积生化妊娠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种植率、累积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VF组比较,ICSI组的2PN受精率(72.68%)、卵裂率(98.16%)、2PN卵裂率(90.80%)增高,可利用胚胎率(64.86%)、优质胚胎率(16.22%)、胎儿男女性别比(0.36: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POI患者,ICSI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

    卵巢功能不全累积活产率受精方式优质胚胎率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外周血Th1/Th2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研究

    韩健陈韶慧王海青李新燕...
    738-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外周血Th1/Th2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0年4月-2021年3年收治的9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的妊娠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外周血Th1/Th2细胞频数检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至孕期28周,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妊娠失败将其分为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随访截止至患者妊娠28周,96例妊娠患者中流产72例,流产率75.00%,正常妊娠24例(25.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Th1/Th2水平及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参数均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孕早期外周血Th1/Th2和RI、S/D单一及联合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41(95%CI:0.626~0.851)、0.758(95%CI:0.644~0.871)、0.739(95%CI:0.619~0.844)、0.839(95%CI:0.746~0.933).结论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外周血Th1/Th2均可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且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外周血Th1/Th2

    Ilizarov往复牵拉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的疗效研究

    续斌张文豪杨燕高健...
    74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伊里扎洛夫(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往复牵拉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二科收治的41例感染性胫骨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仔细彻底清创,胫骨断端使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牛鼻子"贯通引流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标准Ilizarov牵拉技术联合"牛鼻子"贯通引流,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往复牵拉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受伤的原因、骨缺损长度、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拆除外固定架后膝关节(HSS)评分、踝关节(BJ)评分;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M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后C反应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降低,HSS评分、BJ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往复牵拉技术结合"牛鼻子"贯通引流可缩短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外固定指数,治疗感染胫骨不愈合的效果显著,可缩短胫骨不愈合患者康复周期.

    胫骨感染性胫骨不愈合牛鼻子引流伊里扎洛夫环形外固定

    血清PCT在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的相关性分析

    陈晶张会峰程琰李玮...
    748-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6例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者为感染组,另30例未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者为非感染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感染组患者中39例经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缓解者为感染控制组,另27例经治疗临床症状未能改善、缓解者为感染未控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周、治疗结束时检测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免疫荧光法)、全血WBC、N%(半导体激光流式法)和CRP(免疫散射比浊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WBC、N%和CRP检测诊断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全血WBC、N%、CRP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1);感染未控制组治疗结束时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各阶段感染控制组血清PCT、全血WBC、N%和CRP水平均低于感染未控制组(P<0.05).治疗前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均呈正相关性(r=0.751、0.512、0.742,P<0.001);治疗结束时血清PCT与全血WBC、N%和CRP均呈正相关性(r=0.628、0.763、0.724,P<0.001).血清PCT检测诊断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最佳截断点为1.23 ng/m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4.42%.结论 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全血WBC、N%、CRP水平明显升高,感染控制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前后血清PCT均与全血WBC、N%、CRP呈正相关性,并对肺癌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肺癌假丝酵母菌降钙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