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ⅠA-Ⅱb期宫颈癌中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米热阿叶·阿布都热西提赵雅文张旭娟杨艳...
    993-996,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IA-ⅡB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75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患者61例(81.3%),腺癌患者14例(18.6%);高分化患者14例(18.7%),中分化患者33例(44%),低分化患者28例(37.3%);ⅠA期患者11例(14.7%),ⅠB期患者22例(29.3%),ⅡA期患者22例(29.3%),ⅡB期20例(26.7%).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病理类型、肿块大小、脉管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研究对象术后生存时间长短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脉管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研究对象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为腺癌、有脉管浸润及有淋巴结转移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

    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诊断预后

    术前外周血中NLR、PLR、LMR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赵雅文董頔薛茜文张旭娟...
    997-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早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单核/淋巴细胞(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2-2018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确诊为宫颈癌(Ⅰ-Ⅱa期)并接受早期根治术的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计算NLR、PLR、LMR,讨论高、低比值组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低NLR组在年龄、肿块大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PLR组在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脉管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LMR组在年龄、脉管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34.4%)低于低NLR组(63.3%),高PLR组患者5年生存率(45.6%)低于低PLR组(55.8%),高LMR组患者5年生存率(57.6%)高于低LMR组(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1/2、NLR≥2.77、PLR≥133.57、LMR<4.04、临床分期为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2.77、浸润深度≥1/2、临床分期为Ⅱ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前高NLR、高PLR及低LMR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NLR较其他2个比值对预后的预测更具意义.

    宫颈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后

    负性分子Tim-3和Galectin-9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杨艳董頔薛茜文张旭娟...
    1004-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3,Tim-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宫颈癌患者63例(宫颈癌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47例(SIL组),慢性宫颈炎患者35例(慢性宫颈炎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上的Tim-3、单核细胞上Galectin-9表达情况并对比各组外周血中Tim-3、Galectin-9表达变化,分析宫颈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中Tim-3、Galectin-9表达情况.结果 与慢性宫颈炎组、SIL组相比,宫颈癌组Tim-3+CD4+T、Galectin-9+M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宫颈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Tim-3+CD4+T、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中Tim-3+CD4+T、Galectin-9+M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Tim-3+CD4+T、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im-3、Galectin-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im-3、Galectin-9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特征相关,可能成为临床中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半乳糖凝集素-9流式细胞术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诊断

    宫颈病变HPV分型与负性分子Tim-3和Galectin-9的相关性研究

    张旭娟董頔杨艳赵雅文...
    1009-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选取的51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CC组)、58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患者(SIL组)、55例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S)患者(CCS组)进行HPV检测,分为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其中HPV阳性患者根据HPV分型分为高危型感染患者,低危型感染患者,多重感染患者,单一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的表达水平.结果 HPV阳性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HPV阴性患者(P<0.05).高危型感染患者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低危型感染患者(P<0.05).多重感染患者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CC组Tim-3+CD4+T细胞和Galectin-9+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IL组和CCS组(P<0.05).结论 Tim-3和Galec-tin-9可能与宫颈HPV感染有关,并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Tim-3Galectin-9

    外周血中NLR、PLR、LMR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志芳赵雅文
    1013-1015页

    榅桲-罗勒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艾合麦提江·纳曼热孜亚·吐尔逊阿布来提·阿布力孜艾再提·克热木...
    1016-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榅桲-罗勒总黄酮组分配伍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灌胃高脂乳剂,10 mL/kg)、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5 mg/kg)、榅桲总黄酮给药组(榅桲总黄酮,80 mg/kg)、罗勒总黄酮给药组(罗勒总黄酮,80 mg/kg)、榅桲总黄酮-辛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榅桲总黄酮-辛伐他汀,40 mg/kg+2.5 mg/kg)、罗勒总黄酮-辛伐他汀联合用药组(罗勒总黄酮-辛伐他汀,40 mg/kg+2.5 mg/kg)、榅桲-罗勒总黄酮联合用药组(榅桲-罗勒总黄酮,40 mg/kg+40 mg/kg).各组大鼠均饲养于SPF级环境,采取灌胃高脂乳剂及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 ,连续喂养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第9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7周采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取胸主动脉,制成切片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和变化.结果 榅桲-罗勒总黄酮联合用药组可显著升高血清NO、6-keto-PGF1α、eNOS、IL-10水平(P<0.05),降低IL-6、IL-1β、CRP、ET-1、TXB2、TNF-α水平(P<0.05).此外,各给药组血管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榅桲-罗勒总黄酮联合用药有效降低血管损伤因子水平,升高血管保护因子,减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榅桲罗勒总黄酮联合用药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于文华赵红玉刘艳萍
    1021-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脂多糖(LPS)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方法 选择36只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DEX处理组均采用LPS诱导肝损伤模型,DEX处理组在诱导前注射30μg/kg DEX,对照组不做处理.药物作用6 h后麻醉采血并取出肝脏,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炎性因子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观测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等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核相关因子2(GSK-3β/MKP-l/Nrf2)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DEX能降低因LPS诱导的肝损伤引起的GPT、GOT、TBIL、MDA、ROS、IL-1β、TNF-α、IL-6、GSK-3β指标水平的升高(P<0.05);DEX能提高因LPS诱导的肝损伤引起的SOD、GSH、MKP-l、Nrf2指标水平的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MKP-l/Nrf2通路影响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而发挥作用的.

    右美托咪定脂多糖肝功能

    尿囊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赵耀杨建华谯明胡君萍...
    1025-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尿囊素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5只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1 mL/kg体质量)、尿囊素低、中、高(尿囊素200、400、800 mg/kg体质量),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200 mg/kg体质量).每周称重和测定空腹血糖(FBG),第8周分笼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肾组织匀浆液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取肾皮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38MAPK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尿囊素低剂量组大鼠24 h尿量、24 h尿蛋白含量、FBG、SCr含量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囊素中、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量、24 h尿蛋白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指数、FBG、血清中SCr、BUN、IL-6、TNF-α、肾匀浆中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中p38MAPK、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囊素通过抑制凋亡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改善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损伤,具有肾脏保护及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

    糖尿病肾病尿囊素氧化应激炎症TGF-β1/p38MAPK

    39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

    曹燕珍郭云泉罗洞波王翠翠...
    1031-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疾病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为改善PSC患者预后,寻找可能的靶向药物及位点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39例PSC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利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PSC组织标本的癌症相关基因,分析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结果 PS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5个月,2年生存率为30%,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性别、年龄和是否治疗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共18人次检测出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6.15%,其中4例(10.25%)检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5例(12.82%)检出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2例(5.13%)检出PIK3CA基因突变,8例(20.51%)检出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基因突变,患者是否基因突变与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C患者预后差,性别、年龄及是否治疗对患者总生存时间产生影响,PSC患者基因突变率高.

    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二代测序技术基因突变

    西伯利亚接骨木树皮提取物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努尔曼·衣西坚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吾兰·赛塔合买提阿斯哈提·努尔买买提...
    1036-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新疆西伯利亚接骨木树皮不同提取物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股骨开放性骨折模型,将建模成功的96只大鼠随即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蒸馏水,0.2 mL/kg体质量),阳性药物组(中华跌打丸0.54 g/kg体质量),水提取物高、中、低(0.340、0.170、0.085 g/kg体质量)剂量组,醇提取物高、中、低(0.314、0.157、0.078 g/kg体质量)剂量组,另取12只未建模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0.2 mL/kg体质量),分别在药物干预14、28、42 d时取血样和股骨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 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西伯利亚接骨木醇提高、中剂量组,水提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血清ALP、ACP、BGP、PICP水平增高,OP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14 d时西伯利亚接骨木醇提高剂量组ALP、ACP、BGP、PICP水平增高,28 d和42 d时西伯利亚接骨木醇提高剂量组AC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物组,14、28和42 d时西伯利亚接骨木醇提中、低剂量组,水提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OPG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观察显示:接骨木醇提、水提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新生骨小梁增多,可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接骨木醇提和水提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骨折端骨外膜可见少量新生骨小梁,类骨质较少.结论 新疆西伯利亚接骨木和跌打丸治疗的大鼠骨代谢情况更佳,促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合成,增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西伯利亚接骨木骨折愈合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