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

荣广润

双月刊

0257-943X

200040

中国上海华山路630号

戏剧艺术/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刊登戏剧理论和戏曲研究成果,介绍外国戏剧理论与作品,发表舞美、戏剧导演与表演艺术、戏曲教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是"文"不是"戏":从金圣叹评《西厢记》看中国古代"文以载道"传统

    汪晓云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圣叹评《西厢记》有许多惊人之说,其中最根本的论断是《西厢记》是"文"不是"戏",金圣叹对《西厢记》的全部解读皆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这一论断不仅揭示《西厢记》乃至中国古代戏曲与经传子史、诗词歌赋一样,皆为"文以载道",还揭示"文"如何、为何载"道",也就是以"以气寓道"为"立言之体",通过文字完成由"气"向"器"的转换,使"以气寓道"变为"道寓于器",从而实现古代文人"文以载道"、通过文字表达自身政治倾向、进行权力斗争的目的.

    金圣叹西厢记文以载道以气寓道道寓于器

    评点·创作·演出:清代新疆流人与《西厢记》

    任荣
    12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年间,流人高秉、张锦和殷宝山在流徙地伊犁进行戏曲评点、创作和演出.他们的活动互有交集,涵盖了古典戏曲的三种活动形态,而且在清代戏曲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高秉被遣戍的罪证之一便是私藏禁毁曲本《喜相逢传奇》,而这个案件也可能成为清廷设立词曲局大规模删改曲本的开端.流徙期间,高秉从批判诲淫诲盗的立场评点了《西厢记》.这部评点本成为张锦创作《新西厢》的直接动因.张锦的《新西厢》将崔莺莺塑造成封建礼教的信徒,并且对《西厢记》的"淫秽"情节大加删减.《新西厢》在短时间内便翻刻三次,并且诱发了同时代的汤世潆创作《东厢记》,形成一股《西厢记》翻案风.《新西厢》完成后曾在伊犁演出.殷宝山在流放期间曾教授秦腔戏班五福班昆曲,由此可证伊犁曾有昆曲演出.因此,《新西厢》可能是由五福班用昆曲演出,亦有可能是外来戏班演出.流人在遣戍期间深受精神和肉体折磨,因此迫切希望释还.高秉评点《西厢记》以及张锦创作《新西厢》都是借此宣传忠孝以向清廷输诚,希望获得朝廷认可及赦免.

    高秉张锦殷宝山流人西厢记

    身体的"在场"与"缺场"——新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叙事的空间建构

    姚爽
    141-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体与空间互为建构.网络社会的流动空间向中国话剧提出了身体"缺场"与"在场"的挑战,新世纪话剧由此形成了顺流而动和逆流而变两条叙事空间的变革路径.在顺流而动中,流动空间的剧场建构拓宽了"空的空间"的叙事语法;技术革新使影像与戏剧的关系变得繁杂,"以影就戏""以戏就影"频繁亮相,"影戏相协"相对缺乏;线上戏剧的现场性实验止步于精神的共同在场,未能真正完满.在逆流而变中,身体的在场成为叙事空间建构的关注核心,身体的解符码化撬动了空间的解符码化;空间的感知被多维开掘,观演交流的建构重心也出现了从演员向观众的位移.叙事空间两条变革路径的关系是辩证的,可互为转换、支撑,没有纯粹的高下之分.

    新世纪网络社会中国话剧空间建构身体建构

    论方旭对老舍小说的戏剧改编——老舍作品的另一种舞台面貌

    郭晨子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老舍作品的舞台面貌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造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所垂范.然而,老舍先生的创作是具有双重性的,写实主义的巨著之外,早期的喜剧小说亦独树一帜.作为编剧之一、导演和演员,方旭先后改编了《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在戏剧舞台上呈现出老舍的喜剧世界.这些作品突破了现实主义的美学框架和戏剧体戏剧的手法,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剧场化改编.

    戏剧体戏剧叙述体戏剧正剧黑色喜剧

    田沁鑫戏剧作品中的"疾病书写"与"疗愈"

    徐敏杰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田沁鑫的戏剧作品中,"疾病书写"分为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和社会疾病三个向度,其"疗愈"范围也扩展至三个维度:一是戏剧人物的"疗愈";二是导演视角下的"疗愈";三是戏剧上演对观众产生的"疗愈".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她的"十年"戏剧创作既有残酷戏剧的表现形式,又有隐喻和意指性显现其中,其作品中的"疾病书写"与"疗愈"范围小至个体的七情六欲,大至国家的生死存亡,它超越了医学表征,饱含着田沁鑫对当下生活的真切思考和人文关怀.这些作品借助戏剧的宣泄与启迪功能赋予当下人们走出心灵困境的契机,由此在当代社会中产生持续的激荡和回响.

    田沁鑫戏剧疾病书写疗愈

    《论方旭对老舍小说的戏剧改编——老舍作品的另一种舞台面貌》文章图照

    前插1-前插2页

    《参军服色与参军戏的起源及流变》文章图照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