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设计解码

    李飚
    1页

    智慧赋能 云端设计——寒地乡村建筑计算性设计研究

    周亦然孙澄韩昀松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乡村振兴和建筑工业化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内乡村建筑设计痛点问题,基于建筑计算性设计思维,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语境,综合应用文图生成与建筑信息建模等技术,提出了可实现云端交互的乡村建筑计算性设计方法,构建了乡村建筑云端计算性设计平台,最终实现基于数据链生态的产业多赢模式,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支撑乡村建筑设计、建造和运维过程,并结合案例实践介绍了平台应用效果,助力乡村建筑设计的信息化升级与工业化转型.

    计算性设计乡村振兴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

    互联网的演变与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

    项星玮李煜茜周从越董潇晓...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互联网及其平台的演变,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经历了从平台化意识到平台化"萌芽"的历程,具有计算性设计和智能化建造特征,呈现出基于元宇宙语境建立建筑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趋势,这对促进建筑设计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互联网及其平台的演变,论述了在其影响下建筑设计业的平台化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元宇宙这一互联网发展动向,从设计模型、智能装备、智能服务、系统集成等四个方面分析元宇宙语境下建筑设计业可能发生的平台化突破,并围绕功能、作用、样态等展望建筑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

    建筑设计平台平台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元宇宙建筑业转型升级

    ArchIndex: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区检索引擎

    莫怡晨卢德格尔·霍夫施塔特李飚唐芃...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街区检索引擎是一种城市认知智能,通过整合和呈现多源城市数据,建立城市空间检索模型,从而简化城市设计前期的认知和调研.文章通过动态网页提供城市街区检索引擎ArchIndex,在可定期更新的空间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采集街区实例数据,建立形态、功能、活力三个方面的向量化指标,用于城市街区的检索与可视化.最终方案实现了分布式运行部署,可对任意城市建立索引,用云端计算与网页应用,为城市形态学研究提供了易用的工具和新的方法.

    城市街区检索引擎空间数据库形态量化分析网络应用

    基于数字化感知工具的公共空间行为"博弈"初探

    闫超李特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公共空间中行为博弈的多重机制进行解析,揭示了人群行为作为空间形态要素的本质,分析了人群所构成的社会空间形态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原理.结合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感知工具开展的行为研究案例,阐述了基于空间占位和感官刺激的两种行为博弈模式,并将这两种模式拓展到人与物体、人与城市动物、人与智能机器三个不同的范畴,拓展了基于"空间-行为"的设计认知.

    行为学公共空间数字感知工具具身性行为博弈

    数字孪生建造——探索信息时代数字建造的新范式

    张烨崔宇曲翠萃王智聪...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建造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实现了数字模型与物理建造交互共融的需求,是促进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文章总结了数字孪生建造的起源、内涵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代表性案例介绍了数字孪生建造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以近年来笔者团队进行的两个建造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孪生建造虚实交互的运行机制和实时优化的工作流.以期能够给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建筑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数字孪生数字建造双向数据流实时反馈智能感知与计算

    性能化新材料工艺对传统建筑的转译——以江苏园博园梅亭为例

    华好刘一歌贾亭立陈薇...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建筑设计方法及建造方式,也为我国传统样式建筑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传统"建筑蕴含的人文观念与材料物性共同发展.江苏园博园梅亭项目继承了传统亭子的形象与功能,但采用了定制化针织物玻璃钢、异型胶合木等新材料工艺;实验了一种新旧交融的建构方法,形式与结构设计追求"薄细轻"的梅花形象,营造了可以透过阳光的半透明顶盖;建造工艺则深度挖掘了新材料工艺、力学优化和数字制造技术.梅亭项目表明传统样式建筑可以重构物质材料与文化意象之间的统一.

    传统样式建筑性能化数字建造针织物玻璃钢传统营造技艺

    江南水幔——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手球比赛馆设计

    沈晓鸣杜信池王雪婷肖辉...
    40-43页

    城市更新视角下工业历史遗存新置功能设计实践——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傲途格精选酒店

    付轶飞
    44-47页

    理想图景下的顶棚设备处理

    陈镌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机器美学和诚实信条的影响下,平滑表面构成了现代建筑早期顶棚面的主流理想图景,其意义、实现的形式和方式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顶棚设备系统末端从最初位于顶棚面的下方,发展到早期吊顶时的平齐,再到当代的其后.吊顶面在当代变得独立的同时也获得了实用性之外的美学意义,吊顶空间所整合的环境调控技术提供了呼应外部环境的可能性.技术由外显至内隐的表现变化,使得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可以超越单纯的形式.

    理想图景顶棚环境调控设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