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1页

    建筑与海

    冯江平辉
    1页

    清代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沙田围垦中的疍民建筑和聚落

    田梦晓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清末及民国初期的影像和绘画为主要研究材料,对1 8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区域疍民建筑和聚落的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形成于沙田围垦土地上的小型聚落,考察其线性的分布方式、依靠堤坝建立的寮屋建筑,以及在由船居到陆居的过程中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进与疍民建筑和聚落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珠江三角洲的水土环境变化及沙田围垦活动,是影响和推动珠江流域的疍民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空间演变和渔民聚落呈现线性延展分布的根源.

    珠江三角洲沙田围垦疍民建筑类型线性聚落

    海陆之间——华南竹筒屋起源考

    禤文昊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筒屋以其单开间、大纵深的狭长平面得名,曾为华南传统城镇建筑主流,惟其起源尚待深究.聚焦史料丰富的广州,基于方志、经界图、舆图、影像等证据,可发现早期竹筒屋地段普遍位于明清时期的岸线上.利用冲积趋势竞相向海填筑,既是城镇空间扩张的主要手段,也是大纵深屋地得以形成的关键机制.与此同时,世居华南江海的疍民,正日趋附城谋生并陆续上岸归化.其以艇为宅、编篷成聚的古老水居习俗,至少是联排单间成为当地城居模式的重要参照.在华南竹筒屋的形塑中,濒海环境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竹筒屋城镇民居填海疍民华南广州

    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的营造与建构

    麦晟张晓桐刘骁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世纪以来,澳门逐渐形成以海神信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神庙宇作为物质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象征,承载着多重公共属性,影响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变迁.神功戏作为海神信俗神诞庆典中流程核心及仪式高潮,其空间载体神功戏棚的周期性营造和搭建活动体现了海神信俗文化对城市格局和建筑空间的影响.以澳门路环谭公庙神功戏棚为例,从场地、空间、营造与建构等方面,梳理神功戏棚这一海神文化空间特征,以及澳门海神信俗与建筑、城市发展之间动态、和谐及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解读蕴藏于节庆民俗中的建筑营造与建构智慧,同时引发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澳门海神信俗神功戏棚周期性营造搭棚

    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建筑世界——玉林颂展览讨论实录

    刘家琨郭廖辉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度假住宅设计在民居的外观下有着当代的精神和清晰的概念.文章依托在成都玉林颂·设计空间举办的展览"撒丁岛的矮橡树: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建筑世界"开幕当天的分享和讨论实录,梳理了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实践线索和作品特征,并以对谈的形式围绕其设计意图进行了深度挖掘.

    阿尔贝托·波尼斯撒丁岛度假屋民居地域性当代

    隅园返舰记——从舰船到建筑的变换

    林畅斌郑力鹏黄如琅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隅园坐落在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内.相较于街区中其他花园洋房多采用的聚拢对称布局及较高的建筑密度,隅园选择了自由的布局,且保持着极低的建筑密度.文章复原了隅园的原貌,结合始建者伍景英的个人经历,对隅园和仲恺号炮舰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隅园在空间布局和流线上和炮舰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借助其在行走体验上对仲恺号的回溯,以及在形象经验上对仲恺号的参考,总结从炮舰设计到建筑设计的变换办法,由此进一步明确隅园的价值.

    隅园伍景英舰船设计仲恺号仲元号

    顺海之势,造桥福民——福建沿海地区宋至明清时期石桥分布与类型研究

    孙泽鑫陈志宏成丽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沿海水系分布密集,河网交织,石桥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石桥在水陆交通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活动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现有对福建沿海的石桥研究仍有较多不足,关于沿海石桥的分布规律暂未明晰.文章以福建沿海的石桥为例,运用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等方法,对不同地区石桥的分布与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期为石桥研究、遗产保护与展示提供参考.

    福建传统建筑石桥石构技术分布规律类型特征贸易网络

    水利开发影响下雷州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潘莹范佳伟施瑛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雷州半岛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水利开发滨海洋田

    潮汐影响下的江南滨海传统聚落"环境-人居"形态及其成因

    王海松周冉杨智荣陈雨杉...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江南滨海聚落环境-人居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