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重叙事策略下的人性书写——以电影《调音师》为例

    梁雪宫正陆鹏飞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电影《调音师》在中国大陆上映后,引发了一股强势的观影热潮.影片中除了音乐、摄影艺术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外,叙事艺术亦直接影响电影品质的高低与质量的优劣.叙事文的故事情节有以叙述者以及叙述者为中心的一套叙述方式,对影片中的叙事,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本文试从叙事情节、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留白四个方面,以叙事学角度分析电影《调音师》的多重叙事策略.

    《调音师》叙事情节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留白

    小人物·大历史·家国情怀——《满江红》的叙事创新与价值表达

    于晓晴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艺谋在2023年春节期间执导的电影《满江红》,通过环环相扣的悬疑故事的创作元素,以及历史时空中聚集的小人物的喜剧力量,打造了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精品之作.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小人物的描绘与彰显,在关乎国家危亡、挽救民族气节之际,平凡人物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思想觉醒之深刻令人振奋激昂.此外,电影《满江红》在叙事层面加以创新,忠实于平凡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叙事、历史形象的影像化呈现等创作手段,使电影价值观念得以自由表达,也凸显了张艺谋导演在当下电影类型片市场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小人物叙事创新类型杂糅家国情怀

    外婆羁绊、角色复现与归家意指——论《人生大事》中都市人物家庭身份的认同和重塑

    石涵喆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殡仪工作者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以殡葬行业作为叙事背景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屈指可数.2022 年 6 月,刘江江导演的处女作《人生大事》迎来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无论是"未知生,焉知死"还是"不语怪,力,乱,神"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以生为旨归的.穿梭在都市与城郊的高速公路间,行走于小巷和屋宇的丧乐悲吟中,特殊行业标签化的人设,使殡葬人在话语的消散与构建中来回拉扯.家庭界限的模糊,又让他们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混淆和煎熬,处在一种权力时空交织挤压的尴尬境地.

    都市生活角色扮演家庭身份

    镜像理论视阈下《隐入尘烟》中的主体身份建构

    陈淑洁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采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研究文艺片《隐入尘烟》获得观众认可和支持的原因.自上映以来,《隐入尘烟》通过口碑获得了很多关注.创作者通过细致刻画主人公扎根于土地的片段式生活,试图探索现代人的异化和身份认同的丧失.笔者借助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从观众视角分析主人公从破碎的、不完整的自我走向理想的、完整的主体身份建构的过程.

    镜像阶段理论《隐入尘烟》主体建构

    向死而生:《极盗者》的盗亦有道

    张立强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盗者》作为一部以极限运动为主题的电影,以波澜壮阔的画面与惊险刺激的镜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极盗者》突出极限运动永无极限的特点,强调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本文从生命存在的体验、感知和价值三个维度探讨《极盗者》演绎的极限运动的向死而生;从极限运动的电影、体育和观众三个层面论述《极盗者》是极限运动题材电影巅峰之作的原因;从角色之道、情节之道和寓意之道探讨《极盗者》如何诠释盗贼的盗亦有道.

    《极盗者》极限运动向死而生盗亦有道

    新主流电影的影像文本叙事研究——以《八佰》为例

    谢安江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所讨论的新主流电影是指在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融入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的某些创作和运营理念,如拓展创作题材、丰满人物形象、转变叙事手法等,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主旋律电影的主流价值内核及审美教化作用的一类电影.新主流电影与主旋律电影在文本叙事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作倾向、人物形象构建和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其为适应青少年群体暨青少年文化、亚文化做出了种种尝试与改变,从而实现了当今语境下新主流电影弘扬主流文化、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新主流电影主旋律电影影像文本叙事研究

    蔡明亮电影《天边一朵云》中的后现代空间叙事性

    邱察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明亮电影《天边一朵云》中的后现代拼贴叙事时延性,往往进展于一个在空间中无因果延续性的异质性展演性动作,连结另一个脱离人物在先前心理状态叙事情境下,所插入无空间逻辑连结性的另一展演性动作,并且也无显示在空间连结中的叙事类型的一致性.这说明后现代叙事在地点的空间转换是种散漫的、随机的、偶发的、不可预知的汇流,也就是在断切式语言系统下,无法由完整逻辑性串联成的叙事城市本质全貌.《天边一朵云》影片中的空间叙事符号的非历史与非客观模拟再现性,也就是后现代的创造性暂时真实的展现.

    蔡明亮暂时性真实互文本间性增补空间化

    改编电影《活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戴莉丁启红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是一门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本文以张德禄建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理论支撑,以改编电影《活着》为范例,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对电影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对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时,借助Kress&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其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进行深入剖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语篇《活着》张德禄Kress&vanLeeuwen

    浅析《男孩与世界》中蒙太奇对成长主题表达的作用

    韦潇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动画电影《男孩与世界》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到城市寻父的故事,导演大胆采用了儿童简易手绘的画风,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男孩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样貌,更揭露了工业化发展下第三世界国家的现状.而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纯熟运用表现了男孩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挣扎又悲哀的一生,对他幼年、青年再到老年的生命历程的呈现也使得影片在成长这一主题的表达上更加深刻.

    蒙太奇成长主题《男孩与世界》

    《罪与罚》中斯维里加洛夫与拉斯柯尼科夫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丁文卓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享有世界性名誉,但是学界很少关注《罪与罚》中的另一个丰满的人物矛盾体——斯维里加洛夫.虽然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次要人物,陀氏却花大篇描写并极力呈现其心中的分裂和矛盾,其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交叠与对比描写次要人物斯维里加洛夫和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以体现在主次人物的相似性中形成交叠的罪、罚、理论与理念身份基本一致的情况为前提,分析在相异性中形成对比的道德感与人爱处境导致人物的不同结局,彰显《罪与罚》的主题,对研究《罪与罚》人物形象有重要意义.

    斯维里加洛夫拉斯柯尼科夫相似性相异性《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