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境体验剧"又见"系列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融合

    潘晓曦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潮歌导演创作的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和《又见敦煌》三部作品组成国内"又见"系列,作为文旅融合演艺项目,该系列演出在艺术表达手法和美学风格融合等方面呈现出深邃和创新共融的独特舞台模式.本文从"又见"系列项目文本、舞台和美学概念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为文旅融合演艺创作提供借鉴思路.

    情境体验剧"又见"系列

    戏剧美学视域下毛南戏审美特征研究

    付宜玲阮晓娜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南戏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是毛南戏工作组在深入挖掘毛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吸收本民族现有的民间艺术,借鉴其他民族戏曲的表现手法,逐渐发展、形成的少数民族剧种.从戏剧美学视域出发,可以发现毛南戏有以下审美特征:一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其既保留了毛南傩文化的特征,又有与现实社会生活接轨的时代表达;二是戏剧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与兼容性,其在展现本民族特色时博采众长,吸收其他地区民族戏剧的优点;三是对于观众审美情感的满足,其在符合观众期待视野的同时,宣扬毛南族"感恩-还愿"、入孝出悌等伦理道德品质.

    毛南戏肥套戏剧民族戏剧戏剧美学审美特征

    隐性进程视域下《蝴蝶君》中宋丽玲的边缘人形象研究

    马世杰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边缘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剧本《蝴蝶君》中,在白人男性伽利玛所主导的显性叙事话语遮蔽下,以宋丽玲为叙事主体的叙事暗流展现出极强的可阐释张力.在隐性进程视域下,宋丽玲的形象呈现出多重边缘化特征,并在不同层面对边缘性作出越界抗争:在爱情中表现为跨越两性界限失败的爱情边缘人;在事业中表现为以边缘经验惠及外界的边缘职业成功人士;在社会文化中则表现为突破族裔和文化的双重边缘化困境,践行多元文化主义的模范.对宋丽玲边缘人形象的解读可以为经历边缘化体验的人实现自我救赎、重新拥抱世界提供有效指引.

    《蝴蝶君》隐性进程宋丽玲形象边缘人

    契诃夫戏剧美学风格与暗场戏关系研究

    潘耕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俄国杰出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以深刻的寓意、新颖的结构、独辟蹊径的风格对西方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剧史上留下了夺目的光辉.自19 世纪末以来,契诃夫风格迥异的剧作就成为戏剧理论者热衷研究的对象.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戏剧美学的角度切入的,在剧作理论及技巧上进行深入探讨的却为数不多.实际上,契诃夫剧作呈现出其独特美学风格的背后,存在着剧作技巧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对暗场戏设置的重视与特殊的处理.

    契诃夫剧作理论与技巧暗场戏抒情戏剧

    轻薄桃花逐水流——《我爱桃花》的戏剧艺术

    范予柔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任鸣导演的北京人艺版话剧《我爱桃花》于 2003 年首映后一直被奉为经典,这部话剧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模式,有着明晰的情节线索和鲜明的戏剧冲突,剧中三位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对话剧情节的发展产生了指向作用;同时,这部话剧的时间、空间设定独具特色,由此带来了间离效果.在人物性格与时空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话剧情节在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中倒向了必然的结局,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增强了艺术效果.

    《我爱桃花》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时空环境间离效果

    浅析《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

    杨宇凤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以下简称《葛兹》)是作家歌德在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这一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歌德本人也一举成名.作为歌德莎士比亚式戏剧的标志性作品之一,《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突破了"三一律"的限制,具有丰富的平行情节与人物;同时,剧中有精彩的内心冲突场面和言语冲突场面,使剧本充满张力;剧中也涌现出以葛兹为代表的反映了德国民族意识的具有特色的多个人物.

    歌德《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

    沉浸式戏剧的先锋性与商业性——体验经济下的演变

    商庆玲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最早出现在英国,其承继了环境戏剧诸多特点.环境戏剧的提出者理查·谢克纳,强调了环境戏剧的反叛性与先锋性,从此戏剧的观演空间发生了重大变革,打破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观演关系,二者身份可以互换,空间也不再局限于室内剧场,而是强调偶发性,内容也不必按照事先写好的剧本按词搬演.沉浸式戏剧由于其有异于传统的剧场空间,故而其表演也不同于传统的表演,观众的参与也使表演的整体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即兴和预排并重,这也对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变迁,技术的迭代发展,沉浸式戏剧也不可避免地从自身的先锋性走向了商业性,成为体验经济中的代表,具备了明显的娱乐性质并呈现出景观趋势.

    先锋商业体验景观

    曹斐《珠三角枭雄传》实验戏剧中的剧场性研究

    杨乐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斐作为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以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媒介,构建了群体性的生存景观.在其 2005 年的作品《珠三角枭雄传》中,她实验般地将珠三角地域的社会场景与民生状态呈现于戏剧舞台.她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在场感,这种在场感涉及戏剧文学中的"剧场性",其作品在文本建构、符号指征以及观演联系三方面彰显了戏剧舞台上看与被看的思想可感性.

    曹斐《珠三角枭雄传》剧场性实验戏剧

    从《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看中国芭蕾

    燕虎虎邓骞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以下简称为《红》《白》)是中国芭蕾舞剧探索时期的重要代表作,这两部"样板戏"产生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对中国芭蕾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本文将立足于作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芭蕾的萌芽、民族形象的塑造以及当代展望这三个角度进行鉴赏与分析.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中国芭蕾民族形象

    论《欲望城国》中英雄胆的嬗变——评吴兴国《欲望城国》

    武庭英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兴国的京剧《欲望城国》是戏曲现代性的体现,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的认识融合中国历史的轮回论来把握文本,形成带有鲜明文化记号的创新之作.从内部因素来看,《欲望城国》是西方舞美与京剧表演形式的结合,中国写意与西方写实的融合,行当间的程式突破了界限;从外部建构的角度看,中国的王朝更替模式给了文本一个新的表达空间.

    戏曲现代性麦克白当代传奇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