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究

    杨起帆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这种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极强,底蕴深厚,艺术价值极高,也正因韵律之独特、舞姿之优美,才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在高校教育之中,中国古典舞教学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这一文化的重任,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教学改革步伐,自主提升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护航.对此,本文从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由浅入深地阐述了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高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改革教学现状改革意义改革有效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尹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以更高的规格和水平要求,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因此,教学改革方向应以学生需求和就业导向为核心.并侧重于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升级以及科学课程理念的设计.为实现这些目标,要对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改革.同时,实施软硬设施的升级、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是确保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的保障措施.

    新时代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特质的培养途径

    荆安军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高校舞蹈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性训练,而且强调对学生表演特质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特质的培养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技能训练和舞台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蹈艺术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舞蹈行业的需求.

    舞蹈教学表演特质表演培养

    以培育创新能力为驱动的高校民族舞教学实践研究

    王永燕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新方向.民族舞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也应该将"双创"作为全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则要以高校民族舞专业学生为主力军,通过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双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实现新时代民族舞发展的大繁荣.

    民族舞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王建华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注重身体的动态表现,更需要舞者在舞台上通过精湛的技术技巧展现出优美的艺术形象.本文旨在探讨舞蹈技术技巧在舞台表演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这些技术技巧在提升舞蹈表演质量和艺术表达中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舞蹈类型和风格,深入研究技术技巧在舞蹈创作和演出中的具体应用,为舞者和编舞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舞蹈技术技巧舞台表演艺术表达

    中职舞蹈课程中民间舞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黄诚唯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而在中职教育中,如何创新舞教学,尤其是民间舞教学模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民间舞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汇着历史、地域、习俗等多种元素,因此,挖掘和传承民间舞蹈不仅仅是技能传授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认同的过程.本文将探讨中职舞蹈课程中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创新,旨在为舞蹈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中职舞蹈课程民间舞教学模式创新

    网络文学IP"悬疑剧"改编策略分析——以《隐秘的角落》为例

    罗士雄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的犯罪悬疑类网络剧《隐秘的角落》,凭借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复杂多面的人性、细腻高超的审美情趣而成为佳作.其对原著小说《坏小孩》在定位、人物、情节上的改编,都值得同类网络剧借鉴.

    影视化改编《隐秘的角落》《坏小孩》悬疑网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下藏族题材电影中身份叙事的历史衍变与书写框架

    徐爽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族群文化方面,藏族题材电影从"他者"的想象性建构慢慢转变为本土导演的自我表达,从以政治语境为主转变为以文化和市场语境为主;在叙事模式构筑上,其大致分成"民族——国家""追寻——离散""伦理——人性"三种叙事模式,血脉亲缘、纲常伦理、文化认同始终是人物主体绕不开的话题;在民族意识上,狭义上的民族文化差异被归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其也是文化多样性的彰显.

    藏族题材电影身份叙事族群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影视剧的社会议题呈现与社会影响

    丁晓影陈哲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剧通常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情节为载体,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环境和揭示社会问题等手段,将各类社会议题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另一方面,影视剧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影视剧成为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社会议题的重要平台.本研究旨在探讨影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媒体形式如何呈现和影响社会议题.

    影视剧社会议题社会影响

    论惊颤体验与视觉无意识视域下的张艺谋电影色彩

    李婷婷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他常常选择有意义的色彩作为主导,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他对色彩的极致运用和创新思维,促使电影观众不断经受着其电影所带来的色彩世界的冲击.本文将结合本雅明电影理论的核心问题,即惊颤体验和视觉无意识,通过对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分析,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探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带给受众带来的惊颤体验,以及对受众审美心理的无意识影响.

    惊颤体验视觉无意识色彩张艺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