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门峡蒲剧的艺术特色及发展策略

    陈一帆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剧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众多剧种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其历史之悠久、所涵盖内容之广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人民审美情趣深厚积淀的重要体现.随新时代各类文化的到来,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蒲剧日渐面临传承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着眼于蒲剧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传承发展策略,以期推动蒲剧艺术的长足发展.

    三门峡蒲剧艺术特色传承发展

    从《踏摇娘》看唐代戏剧表演服饰

    王紫潺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戏剧漫长的发展史上,歌舞戏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更替.其中,唐代是表演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唐代经济繁荣,思想文化开放,审美意识前卫.在这样的环境下,歌舞戏的表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踏摇娘》《苏中郎》《大面》等都是极具时代特色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中的服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戏剧表演的整体风貌.本文以《踏摇娘》中的服饰作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唐代戏剧表演的服饰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图像复原.旨在探讨唐代戏剧表演服饰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戏剧表演的影响.

    《踏摇娘》唐代戏剧服饰特征

    浅谈行动分析法中通过事件组织舞台行动

    李文言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剧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戏剧人物在舞台上通过导演的艺术指导能力以及原有的特殊变现力(音乐旋律、节奏等)来反衬、强化、渲染,实现舞台行动.戏剧人物是戏剧行动发生的重点,没有人物就没有行动,而演员是舞蹈演出的关键因素.一个称职的导演必须具备行动性形象的思维能力.运用行动分析法,了解事件在组织舞蹈行动中的内涵,从而扩大戏剧艺术的张力与内涵.

    行动分析法舞台事件冲突行动戏剧艺术导演组织

    探究戏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策略实施——以戏曲音乐为例

    张群利王家慧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刻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戏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通过寓教于乐,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素质教育和审美能力.21 世纪以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戏曲音乐陷入了困境.为此,本文分析了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戏曲音乐与基础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关实施策略.

    戏曲音乐教育必要性策略实施

    论戏曲选集典范之作《元曲选》的编选思想

    高雯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戏曲家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是戏曲选集的典范之作.从《元曲选》所收录的作家来看,臧懋循按照作品质量进行鉴别甄选,其中既有名家经典之作,也有无名氏的作品.从《元曲选》入选作品的题材来看,其题材选择范围较其他选家有所扩大,其对社会公案戏与道德伦理戏给予了较多关注,且更加贴近世俗,爱情婚姻戏中也不排斥一些不完全合乎风教的作品.

    臧懋循《元曲选》编选思想

    重塑中国戏剧:20世纪80年代探索剧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蒋陈涛马双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中国剧作家受到西方现代戏剧流派的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他们在汲取中国传统戏曲长处的同时,批判性地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和话剧艺术传统,并创作出了真正反映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人心理情感的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被称为"探索戏剧".本文旨在概述探索戏剧在突破旧戏剧观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深入探讨这些戏剧所包含的现代性思维和传统文化内涵.

    探索戏剧戏剧观现代性民族性

    非遗背景下粤剧艺术的创新实践

    刘瑾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剧广泛活跃于岭南粤方言地区,2009 年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早期的抢救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后,粤剧从侧重保护过渡到实现以确保粤剧生命力为目的的创新发展.在剧目方面,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重排经典、新编历史剧与现代剧、小剧场粤剧等,使剧目内容更符合现代价值、形式更顺应当代审美;在音乐方面,粤剧呈现出唱腔淡化梆黄、粤剧音乐交响化的趋势;在舞台美术方面,布景走向实景化,服饰造型精细化.通过剧目、音乐、舞台美术的全方位创新,粤剧焕发出时代生机.

    非遗粤剧创新

    高安锣鼓戏传承现状与发展研究

    王卿蕾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安锣鼓戏是高安本地的戏曲剧种,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因演唱时用锣鼓击节而得名,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有着浓郁的本土风情.进入新时期后,高安锣鼓戏的发展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高安锣鼓戏的起源及价值,通过调查了解高安锣鼓戏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从重视人才培养、奠定发展基础,促进戏曲创新、提高影响力,寻求资金进入、实现市场发展,强化政府主导、进行统筹规划,发挥传媒作用,促进传承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高安锣鼓戏传承现状发展研究

    闽剧花旦表演艺术与特色分析

    吴立敏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对闽剧花旦角色的理解,并促进其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探讨了闽剧花旦表演艺术的技术精髓和表演要求,着重分析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术细节;强调了闽剧花旦角色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探讨如何在表演中充分展现其特色;并提出了针对闽剧花旦表演的教学策略,包括基础训练以及剧目教学,旨在提高其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为舞台表演作好准备.

    闽剧花旦表演艺术

    非遗视角下的淮剧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郭璐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剧,有着特殊的区域印记,主要活跃在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是特殊历史文化的浓缩体现.建湖县方言是淮剧语言的基调,是经过持续深刻的戏曲化探索而形成的特殊舞台语言.最初,淮剧在形式上特别简单,主要是一人或者二人对唱,后期和苏北地区香火戏融合,形成了江北小戏,继而受到京剧等的综合影响,内外表现形式逐步丰富,从而奠定了今天淮剧的内容及形式.

    淮剧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