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内涵、哲理思考和诗意的追寻——在儿童剧编创人才培训班的讲课稿

    安葵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创作(本文主要指戏曲创作)既要达到有故事、有人物这些基本要求,还应该追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哲理性和浓郁的诗意,这是戏剧创作的普遍规律.儿童剧创作应在遵循这些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儿童剧的特殊规律.

    儿童剧创作特殊规律普遍规律文化内涵哲理思考诗意追寻

    古诺歌剧中的法国咏叹调风格——以《萨福》中"我不朽的里拉琴"为例

    郗思宇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咏叹调唱段"我不朽的里拉琴"是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第一部歌剧《萨福》中的著名唱段,这首咏叹调的文本和音乐特征都体现了鲜明的法国咏叹调风格.在法国歌剧被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强势影响的背景下,正是这部歌剧和这段咏叹调的创作,让年轻的法国作曲家找回了对法国音乐风格的认同感和自信感.本文将从文本和创作的过程切入,详细分析这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探究其鲜明的法国风格和对其后抒情歌剧体裁的影响.

    古诺《萨福》法国歌剧法国民族音乐"我不朽的里拉琴"

    岔曲《春至河开》演唱探究

    陈米博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岔曲是以唱为主的曲艺表演艺术,它广泛流传在京津地区的票友传唱、茶馆演出以及曲艺展演中.同时,在"唱奏者为中心"的曲艺表演形式中,仅通过曲谱不能一探其最真实的样态和全貌,其艺术魅力在鲜活的表演之中,更在于表演者对其动态化的诠释之中.因此,笔者以随"石(慧儒)派"单弦牌子曲(含岔曲)传承人刘秀梅老师学唱岔曲的经验为田野基础,结合音乐学视角,尝试探究岔曲《春至河开》演唱的基本规律,以此触摸岔曲表演艺术的本体.

    岔曲春至河开唱词唱腔

    浅析"白井源氏"的"源氏剧"创作方法

    刘嘉瑢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白井铁造创作的歌剧《源氏物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井源氏"中的宝塚歌剧"源氏剧"创作方法.首先,在"白井源氏"中承担"古典性"的舞台载体已由"小野源氏"的语言文字变为了服装与音乐.该剧的舞台服饰制作十分讲究,且引入了雅乐乐器伴奏.其次,"白井源氏"诞生于复兴期的"源氏热",其创作灵感来源从之前的传统戏剧进一步扩大到了电影上,这是当时《源氏物语》最新的、在大众间普及度最高的大众化媒介.再次,为了实现与同时代其他《源氏物语》题材大众文艺作品的差异化,白井铁造将他所擅长的REVUE创作法运用在了"白井源氏"的创作中,并充分发挥宝塚歌剧当时演员结构的特殊性,为"白井源氏"创造出了独特的看点.

    源氏物语源氏剧宝塚歌剧白井铁造古典大众化

    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运用——以林兆华《赵氏孤儿》为例

    蔡铭真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现,也是戏剧民族化的体现之一.中国传统美学滋养了东方哲学观念,包括人生智慧,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林兆华导演的创作强调"顿悟""直觉""自由""整体性",而这些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渗透出东方禅意.在他的作品中,他创造了一个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舞台,传达了我们来自东方的哲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土壤,讲述了古今中外的戏剧故事.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以林兆华导演的《赵氏孤儿》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呈现和表达,包括整体性思维在戏剧意象中的表达以及人文意识在戏剧观念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林兆华《赵氏孤儿》导演艺术

    浅谈戏曲程式编排——以跨文化作品中的程式移植与借鉴为例

    张冰喻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程式是戏曲艺术的根基,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规范与标准.尽管戏曲程式源自历代戏曲作品创作和表演经验的积累,但它会在实践中根据作品的需要不断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新的戏曲程式,这将有助于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将以跨文化作品对传统程式的移植与借鉴为案例,探讨戏曲程式编排的相关问题.首先从戏曲演员的程式训练入手,介绍了程式编排的概念及其在戏曲作品中的应用;其次,进一步探讨现代戏曲程式编排创新的经验;最后,通过跨文化作品中程式移植与借鉴的实践案例,分析戏曲程式编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总结程式编排在跨文化作品中的作用.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演员训练跨文化戏曲作品

    中国戏剧传承与发展分析

    杨丰泽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剧在千年历史发展中,缔造了无数经典传奇.它弘扬着中华优秀文化,陶冶了国人精神思想,发挥着教化和娱乐的双重作用.但当下一些中国传统戏剧面临受众少、传承难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其原因,以期为当代中国戏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借鉴.

    戏剧中国戏剧传承受众

    戏曲艺术表演程式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李晓晨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曲是艺术史上的瑰宝,其传承和发展是当前戏曲表演者共同面临的难题.当前,戏曲艺术表演程式多采用传统形式,相对于其他表演形式而言,程式化表演是演员刻画人物、表现情节和展现主题的一种舞台创作手法,需要大量生活经验作为保障,若是程式表演缺乏生活依据,会导致程式表演缺乏灵魂.因此,本文以戏曲艺术表演程式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戏曲程式,其次对程式僵化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探究了变革方向、传承和创新路径,希望可以推动我国戏曲艺术表演实现创新发展.

    戏曲表演程式传承创新

    戏曲主题文创产品助力湖南花鼓戏传播的探索

    方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花鼓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地方戏曲,属于人民的艺术,应当加大传承和传播的力度.本设计融合了湖南花鼓戏和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文以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进行花鼓戏文创产品创作探索,充分挖掘花鼓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文创产品非遗传承

    "云技术"下川剧的数字化传播与发展

    应雁林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川剧的传播方式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的表演形式、优质的人才流失以及更迭的受众群体让川剧表演失群落伍.川剧表演的持续稳定性,需要云技术的支撑,并以此推动川剧数字化传播与发展,从而承接着川剧表演的各项保护传承工作.因此,本文将基于云技术,围绕数字化传播这一板块,阐释云技术对川剧数字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川剧数字化传播新发展道路,确保川剧文化能历久弥新,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

    云技术数字化传播川剧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