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幽闺记》的改编看新媒体视域下戏曲审美互动的更迭

    陈岩松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边缘化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新媒体视域下,新媒介给戏曲的传播、演绎以及观众的戏曲审美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新变,也成为戏曲由"衰"转"旺"的新契机.本文以2018版《幽闺记》的成功改编为起点,进一步探究新媒体场域下戏曲在传播与内容上的多元转型,并以此分析新媒体给戏曲带来的各种优势以及"戏曲热"再度回春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当代社会推动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发展.

    戏曲热《幽闺记》新媒体审美互动

    话剧《雷雨》的人物性格与形象塑造解读

    杨笑冉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此剧以 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每个角色,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均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在雷雨夜晚冲突之后,每个角色均有各自的归宿.本文以话剧《雷雨》为切入点,分别解析周朴园幸存者、繁漪追逐者、周萍情感迷失者的性格与形象,以揭示作品的内在情感.

    戏剧《雷雨》角色形象

    戏剧文本结构向演出结构转换的探索

    阿丽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戏剧导演的角度通过研究戏剧结构的定义内涵以及分类,思考如何创造合理的演出结构,寻找演出结构安排的规律和法则,更好地服务于导演的二度创作.

    戏剧结构演出结构导演艺术

    管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喜剧小品的浸润

    曹文正卢伟敏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注重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优秀喜剧作品走进了观众视野并掀起了一股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喜剧小品喜闻乐见的艺术效果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传播提供了特色路径.因此本文以当下高热度综艺喜剧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作品为依托,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喜剧小品创作中的浸润现象进行分析,窥探喜剧小品创作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浸润方式、外延表征等要素.

    优秀传统文化喜剧小品浸润

    论汉剧《罗成写书》的艺术特色和传承意义

    童辉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对汉剧《罗成写书》的表演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传承过程中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文章首先介绍了《罗成写书》的剧情背景和角色设定,强调了该剧作为英雄悲剧的特质以及罗成这一角色的崇高与悲壮.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罗成写书》的唱腔板式和演唱技巧,包括二黄导板、二流下句、二流正板、慢西皮等,以及小嗓在刻画人物情感上的独特作用.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汉剧七小行的演唱方法及其在《罗成写书》中的表现,分析了王小楼老师在继承前辈唱法基础上形成的个人风格.同时,对剧中的人物特征、服装设计以及音乐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强调了这些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戏剧氛围上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还回顾了汉剧《罗成写书》的传承历程,特别是王小楼老师对笔者的传授,以及该剧在观众和同行中获得的认可与赞许.最后,文章总结了《罗成写书》作为汉剧七小行代表作之一的地位,并探讨了其在当代戏曲传承与发展中的意义.

    汉剧《罗成写书》表演特色传承发展

    河南地方戏曲阐释黄河流域传统文化发展研究

    韩励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当前黄河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河南地方戏曲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黄河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对河南地方戏曲保护现状的分析,找出河南地方戏曲在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工程、文旅结合工程、传播交流工程提出具体工作建议,为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黄河大保护河南地方戏曲文化黄河文化

    青年戏剧演员对老年人角色的塑造方法分析

    杨波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表演中,角色的成功呈现源自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特点的深刻理解.对于青年戏剧演员而言,挑战老年人角色不仅需要准确呈现外在形象,更需要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内在情感和思考方式.通过细致入微的塑造,演员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本文分析了青年戏剧演员对老年人角色的塑造方法,探讨其在化妆、服装、姿态、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技巧应用,旨在为青年戏剧演员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青年戏剧演员老年人角色塑造方法表演方式

    相声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形态及受众接受研究

    于洋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声的传播和受众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相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改变了相声的传播形态,而且极大地扩大了相声的受众.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相声艺术的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相声艺术的受众构成、受众听相声的目的以及受众对相声形态的期望.最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相声艺术的发展策略.

    相声艺术新媒体传播形态受众

    琵琶在柳琴戏伴奏中的作用

    韦芳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琴戏是山东省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以"拉魂腔"为基础,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色.柳琴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在柳琴戏发展之初,柳琴经常被用作主奏乐器,其外形、结构和拨弦技法上与琵琶极为相似,从而为柳琴戏的琵琶伴奏提供了可能性.鉴于此,本文从柳琴戏的伴奏特点、琵琶在柳琴戏中的伴奏技巧、琵琶在柳琴戏伴奏中的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琵琶在柳琴戏伴奏中的重要性.

    琵琶柳琴戏伴奏

    现代京剧《杜鹃山》器乐曲解读

    徐微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京剧音乐的发展历史中,现代京剧是重要的发展阶段.《杜鹃山》这部现代京剧被公认为是现代京剧的巅峰之作,因此对其音乐进行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本文从音乐材料、曲式结构和配器音色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对《杜鹃山》中的器乐曲音乐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探寻出西方音乐技法与中国戏曲音乐的结合点,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方向.

    现代京剧《杜鹃山》器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