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沈自晋《南词新谱》集曲增订及集曲观研究

    林籽辰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璟所订谱问世后四十年,集曲创作之风日益繁盛,出现了大量集曲新作.本文通过对比沈自晋《南词新谱》与沈璟《增订南九宫曲谱》的集曲收录,考察沈自晋的集曲观念和当时曲坛创作风气的演变.作为沈璟族侄和吴江派曲人,沈自晋继承了沈璟追索考证本调、建立曲体规范、匡正曲律的使命.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和曲律的发展演变,其新谱中也存在着变通的一面.

    《南词新谱》沈自晋集曲《增订南九宫曲谱》沈璟

    王家卫《繁花》:时空印象、历史寓言与对倒写意

    徐本宸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家卫导演十年磨一剑的电视剧《繁花》,延续了香港新浪潮的美学传统,以诗意唯美的作者风格、怀旧情结的对倒表达和浮光掠影的视听语言,将上海故事推向了极尽绚烂的浪漫.从法国印象派电影的角度分析时空书写,对比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线来探讨象征和寓言的作用,借刘以鬯的"对倒"叙事结构映照憧憬之爱与追忆之爱,解读《繁花》的独特作者美学.

    王家卫《繁花》法国印象派历史寓言《对倒》刘以鬯

    论曹禺早期戏剧中的"虚化反派"

    王佳璐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戏剧角色的维度分析曹禺早期戏剧中"虚化反派"角色的运作机制及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溯源戏剧的"神秘感"和悲剧性.曹禺的早期剧作中均存在"虚化反派"角色,其以不在场胜似在场的形式,将近乎所有角色引向各自悲惨的结局."虚化反派"的角色设置是曹禺在时代语境下的无意识书写,其扎根于曹禺忧郁的性格底色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状态,映射着曹禺的心灵困境,即挥之不去的"心魔"阴霾.

    曹禺"生命三部曲"虚化反派

    艺术创作视域下的"样板戏"叙事性研究

    罗菲菲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使京剧改良出现了巨大转机.在抗战的现实环境需要下,文艺作品几乎都以反映抗战内容为主题,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由工农兵取代.样板戏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戏剧形式.第一批样板戏剧目包括五部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两部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笔者通过对样板戏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分析,从艺术创作的角度阐述和探讨了样板戏的叙事性艺术功能,以便后来者能够对革命时期重要的戏剧形式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从而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样板戏艺术创作叙事性革命

    传承传统曲艺,助力乡村振兴——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传统曲艺为例

    唐剑萍刘希韵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武陵山片区拥有丝弦、侗族琵琶歌、三棒鼓、围鼓、渔鼓、九子鞭、莲花落、溜子说唱等传统曲艺资源,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营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传统曲艺可通过走进乡村日常生活助力乡村精神文化建设,通过走进乡村景区助力乡村文旅经济发展,通过走进乡村校园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进而促进传统曲艺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湖南武陵山片区传统曲艺乡村振兴

    浅析永福彩调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对永福彩调传承工作的作用

    刘苏苏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区域性和普及性,而永福彩调正是永福县群众文化的名片,为确保群众文化工作持续发展,确保广西彩调源远流长,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永福彩调戏剧创作的交流和学习环节,另一方面组织群众举办彩调比赛并进行表演辅导.本文主要分析了永福彩调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对永福彩调传承工作的作用,并总结了其中的亮点和实施办法.

    戏剧创作表演辅导作用

    场景视域下川剧节目的传播困境与破局:以《典籍里的中国》为鉴

    齐天颖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当今社会中,川剧节目受到新生代受众的冷落.一方面,新生代受众对川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难以产生文化认同,更倾向于进行快节奏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川剧节目缺乏创新和变革,往往沿用旧有的剧目、演绎形式和传播方式,难以适应媒介融合和场景传播的新形势,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比较突出,收视率经常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法,深入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场景建构的方式和路径,从而为川剧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川剧节目场景《典籍里的中国》

    长亭回望,悲欣交集——试析话剧《李叔同》的艺术特色

    许国玮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李叔同》是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原创的话剧作品,由该院段菲教授导演.该剧讲述了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美术家、音乐家李叔同"悲欣交集"的传奇一生.该剧以历史瞬间的切面为主要叙事策略,创造性借用了"读本"这一看似简单实则本真的呈现手段,叠加了鲜明的舞台视觉意象,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传递了李叔同这一历史人物浓烈的家国情怀.该剧主旨深刻动人、艺术特色鲜明、表现手法新颖,彰显了"用话剧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母题下精品话剧创作的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

    话剧《李叔同》段菲艺术特色

    舞台音乐对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中"老年白雪梅"人物塑造的影响

    马丁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是以动作、音乐、舞蹈、语言、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话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指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演绎故事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舞台音乐与话剧关系紧密且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了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音乐在各类戏剧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话剧作品的审美感染力,深化着话剧作品的主题思想.本文对舞台音乐对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中"老年白雪梅"人物塑造的影响进行探讨,阐述舞台音乐对老年白雪梅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对作品本身产生的影响.

    戏剧动作舞台音乐人物塑造感受力

    传统戏曲在跨领域传播视角的比较学分析——以中国戏曲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为例

    李浩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戏曲在跨领域传播时展现出种类繁多的特点,强调对传统戏曲和新活力的呈现,而日本传统文化在跨领域特别是新媒体艺术领域中的传播时展现出极强的一致性,也就是强调统一内容的传递.一方面我们要借鉴日本传统文化在跨领域传播上的方式与方法,另一方面则要防止将传统戏曲变成流行文化的工具的弊端,应尊重、促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自身的不断发展.

    戏曲传统文化跨领域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