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症候指涉、社会逻辑与空间演绎:《我们一起摇太阳》的情动探赜

    束雨桥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一起摇太阳》作为新生代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终章之作,通过凌敏与吕途这对年轻人携手抗击病魔的患难历程,表现了当下重疾患者内心的求生意志、情感需求与精神状态.创作者以现实图景的生动演绎,深刻剖析了底层患者群体在不同的空间机制中遭逢的悲惨境遇以及造成这一症候的根本成因.在观者和患者悲喜与共的情感流动中,《我们一起摇太阳》从身体经验出发,以真实的影像部署、积极的精神指引为当下现实题材影片的症候书写提供了一种心灵疗愈式的参考路径.

    疾病书写空间建构情动《我们一起摇太阳》

    幻想仪式:新世纪国产奇幻爱情电影的文化仪式功能探析

    吴兵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的中国奇幻爱情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身份模糊、意义混乱的状态.沙茨的文化仪式研究思路认为,社会文化冲突的仪式功能是电影类型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辨识类型的关键.从文化仪式的角度来看,奇幻爱情电影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来解决我们社会文化中的冲突:调和阶级、挽回缺憾和平衡欲望.实际上,这三种解决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以一种独特的"幻想"方式来完成其文化仪式功能,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国产奇幻爱情电影文化仪式教化传统

    论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家电影"理论

    刘琼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创作横跨了小说、剧本、电影等艺术领域.本文从作家电影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杜拉斯的电影生涯、剧本改编以及电影拍摄实践,梳理了杜拉斯"零度表达"和"声画分离"的电影观念,总结她的电影具有的淡化叙事功能、淡化人物形象、追求声音与画面分离、消除影像意义的特征.杜拉斯的电影实践与她的文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杜拉斯电影不仅是作家电影的具体体现,也是电影作者的独特表达.

    杜拉斯作家电影改编

    《奥本海默》神话叙事策略研究

    郏禧来王秀丽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时代电影作品《奥本海默》一经公映便引发了观影热潮,它带给了观众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片的体验,其中的一大原因便是他采用了神话叙事的策略.本文从文学剧本的叙事结构角度出发,在列为·斯特劳斯的"中间项"理论、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角色行为范畴"以及"叙事单元"等理论下,对《奥本海默》中的神话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指出神话叙事策略在影片中的运用、对影片叙事的影响以及在影片传播上的效果.

    神话叙事《奥本海默》结构主义叙事学

    "两创"背景下电影《深海》的叙事空间分析

    尤然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深海》为观众展现了三维空间下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特点和哲学内涵,让观众体验了一次奇幻绚丽的梦境之旅.本文基于"两创"背景对电影《深海》的叙事空间进行分析,探讨导演为观众创设的"深海世界",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启示.

    《深海》叙事空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青年价值观内涵的流变与特征

    贾森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年文化面临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新价值观念的冲击,青春电影中的价值诉求发生转变.青年文化品格与价值意蕴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特质,同时怀旧文化的兴起揭示了青年群体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新偶像时代的到来让青春电影的价值意义进一步消解,这些变化不仅是青春电影创作的问题,也是影响青年价值观念的社会问题.

    青春电影青年文化价值观内涵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山河故人》与《三峡好人》为例

    王可心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著名导演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他的两部作品《山河故人》和《三峡好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介绍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点和人性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后,通过对《山河故人》进行剧情梗概和背景介绍,探讨贾樟柯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困境和情感冲突,并展现人性的救赎和希望.接着,本文以《三峡好人》为例,分析了贾樟柯如何通过剧情和人物的呈现,反思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并呼唤对人性的关怀.在对比与讨论部分,本文探讨了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探讨了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的共性与特殊性.最后,通过对贾樟柯电影的总结与评价,本文展望了贾樟柯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贾樟柯人性探索情感表达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影视文化传播

    孙朋飞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影视文化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掌握中国影视文化传播发展的主要情况,进一步梳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落实相应的促进影视文化传播的策略.文章简述了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表达形式、坚持全局思维、优化传播方式、革新情节叙事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策略,以期为促进中国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文化自信中国影视文化传播

    传统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表现——以《大鱼海棠》和《千与千寻》为例

    朱庆香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联系.在影视领域,日本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中日两国在影视作品中对日本文化的呈现和对比也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传统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表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承载着文化的传递与表达的功能,同时传统元素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以《大鱼海棠》和《千与千寻》这两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例,探讨其中的传统元素在文化表现上的特点和意义.

    中日传统元素影视文化

    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一体化的培养策略

    杨慧郭丽华郝爰飞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的地位逐渐凸显,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它.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将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意义,然后提出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一体化的培养策略.

    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型人才一体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