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风格

    贾德俍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里马斯·图米纳斯1952年生于立陶宛,曾担任俄罗斯国立瓦赫坦戈夫剧院的艺术总监,多次获得俄罗斯戏剧最高奖项"金面具奖",他所排演的《叶普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假面舞会》《俄狄浦斯王》等作品皆是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大师之作.学者杨申认为,里马斯·图米纳斯继承和发展了瓦赫坦戈夫开创的"幻想现实主义",并称里马斯的风格为"新幻想现实主义".本文的重点并非讨论艺术流派或观念的学术定义问题,而旨在通过分析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以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戏剧导演戏剧艺术幻想现实主义

    浅析传统戏曲服饰中的"传神论"

    杨歆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服饰是戏曲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服饰艺术内涵丰富,以"写意"为基础美学原则,在创作过程中采用"意象创造"的基本方法,追求一种"是相非相"的神韵之美.顾恺之"传神论"是中国古代书画美学思想的审美思想之一,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命题."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美学思想不但广泛运用在人物绘画中,在戏曲文学、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创作中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重神理而轻形骸"的审美倾向对创作富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戏曲服饰意义重大.

    美学戏曲服饰传神论

    罗兰·施梅芬尼《金龙》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刘铭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德语剧作家罗兰·施梅芬尼在作品《金龙》中运用了极具创新性与探索价值的叙事手法,其中的"空间叙事"是本剧的一个显著特征.作品中"蒙太奇"式的换景与频繁的空间转换相得益彰,使作品在叙事上更具灵活性,也推动了回环辐射式叙事结构的形成.演员交错反串的间离表演推进了空间的变换,丰富了叙事层次,展现了作品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特色.并且,作品在空间上的设置极具象征意味,如由下至上的位置排布象征了人物地位的高低不同,以及通过"牙洞"这一意象实现的由餐厅到中国的空间转换象征着中国男孩的思乡之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怀疑.通过空间的象征性,作品进而展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压迫以及难以磨灭的个体的焦虑与孤独.

    罗兰·施梅芬尼《金龙》当代戏剧空间叙事戏剧美学

    沉浸式戏剧新型观演关系初探——以《不眠之夜》为例

    陈泓铭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员和观众是戏剧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观演关系影响着戏剧发展的方方面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沉浸式戏剧这一全新的戏剧类型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其注重观众参与的感官体验的特性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观演方式,也使得观演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本文将以《不眠之夜》为例,分析沉浸式戏剧呈现出的新型观演关系.

    沉浸式戏剧新型观演关系不眠之夜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戏曲事业繁荣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王霁晨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作为中国独有的舞台艺术形式,在唱念做打间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长期以来,学界对戏曲的研究普遍聚焦于艺术价值层面,较少探讨公共部门与戏曲艺术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党对于戏曲事业的领导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党的领导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戏曲艺术的弘扬、传承与振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推动与支持.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戏曲

    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渔光曲》的舞蹈语汇分析

    关心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经典舞段《渔光曲》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点、题材的选择、舞蹈精致准确的编创特点和音乐、舞台布景的审美展开分析,探究该剧广受欢迎的独特艺术魅力,进一步对《渔光曲》的舞蹈语汇进行特征分析,从中精选细腻的动作设计、塑造的朦胧的江南语境、勾勒的含蓄典雅的东方女性形象等三个出色点进行逐一探讨,其中细腻的动作设计对生活氛围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的勾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最后从分析该舞剧在舞蹈风格上的对比表现、舞蹈语汇对人物情感的展现铺垫以及给观众调和紧张气氛的视觉作用去分析《渔光曲》在该舞剧的独特作用.

    《渔光曲》《永不消失的电波》舞蹈语汇革命题材

    《麦克白》的心理时间与悲剧性分析

    崔澍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深度挖掘了人性与权力的纠葛,展示了英国中世纪人物的悲剧潜意识心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女巫、鬼魂等离奇因素.为了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心理时间手法,以此解读麦克白在心理时间旅程中的心理幻想表现和人性悲剧特征.本文就从麦克白的心理时间表现和悲剧心理特征两个层面深入挖掘麦克白的人性本质,共同感受这部伟大戏剧作品中的人性黑暗与莎翁作品的文学艺术魅力.

    《麦克白》心理时间时间弹性悲剧心理病态表现

    红娘与道丽娜——中西两位喜剧人物形象对比

    才可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剧文学在中国元明时代与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时代都一度蔚然成风,喜剧文学在文化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一些喜剧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中国元代著名的爱情喜剧《西厢记》塑造了"红娘"这样一位助人为善、颇具机智与胆略的女仆形象,而在 300 多年后,喜剧大师莫里哀《伪君子》问世,女佣人道丽娜也成为法国读者喜爱的文学形象.纵观两位喜剧题材中的女仆形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又有一定差异之处.

    红娘道丽娜《西厢记》《伪君子》喜剧

    浅析《费加罗的婚礼》中角色塑造的个性化——以苏珊娜和罗西娜为例

    卢晓楠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由莫扎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创作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改编而成的.它完成于 18 世纪 80 年代中期,它不仅是莫扎特个人的作品,也是整个艺术界里最伟大、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该剧讲述了伯爵家中的仆人费加罗和苏珊娜克服重重阻碍终成眷属的故事,其中涌现了多个个性鲜明的角色.这部歌剧的成功离不开其中的音乐部分,但术业有专攻,本文着重从剧中的表演性入手,以苏珊娜和罗西娜为例分析歌剧中角色塑造的个性化.

    个性化罗西娜苏珊娜对比

    浅析戏剧导表演空间的构思与表现

    王宁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表演空间的构思与呈现作为戏剧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戏剧艺术的呈现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演员的表演、演出的氛围、观众的感知以及整个演出的艺术效果,它以空间美学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着文本的精神内涵.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全球科学技术的互融,现代戏剧表演空间的构思和呈现也应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开拓和创新,创造更良好的观演效果,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此,本文阐述了戏剧演出空间的构思分析,探索了现代戏剧表演空间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趋势.

    戏剧艺术表演空间传统与现代跨学科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