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思·探索·发展——即兴表演在舞蹈编创中的重要体现

    蒋海冰刘福洋翁婷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编创的基础在于编舞意图,通过利用各种丰富的"元素"进行舞蹈编排,通过富有表现力和张力的舞蹈动作,巧妙地将音乐、道具等交织在一起,并充分考虑舞台空间的布局,这是一种由构思到探索再到发展的创作过程.即兴创作是舞蹈编创的载体,呈现出"音乐、舞蹈、情感"三位一体的和谐交融,即兴表演训练是对舞蹈编创及舞蹈表演者的潜在意识的开发过程.通过即兴表演训练可以释放舞者的创造性和表现潜力,在此编创过程中诞生的舞蹈作品不仅带有编舞家的创作意图,还充分体现出表演者独特而鲜明的表演个性,由此达到"舞势随风散"的状态.

    构思探索发展即兴表演舞蹈编创

    羌族民间舞蹈典型艺术形式探析——以"右旋"为例

    刘畅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羌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典型的"右旋"的舞蹈艺术形式是民族发展与变迁的符号印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羌族作为一个无文字族群,难以用文字记载本民族的发展历程,舞蹈的肢体表达便成为其传承族群共同文化记忆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探索羌族民间舞蹈典型的"右旋"艺术形式,对于正确剖析该民族的心理,挖掘该民族的族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羌族民间舞蹈右旋逆时针圈舞

    多元民族舞蹈元素在当代舞创作中的应用与探索

    刘坤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舞蹈创作正经历着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展示了舞蹈艺术的广阔视野和包容性,也反映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刻影响.在这个多元化的舞蹈艺术领域中,引入民族舞蹈元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策略,它不仅丰富了当代舞蹈的表现语言,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当代舞蹈创作的多元化趋势出发,探讨引入民族舞蹈元素对当代舞蹈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这一趋势下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价值,展望未来当代舞蹈发展的新方向.

    多元民族舞蹈当代舞创作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审美风格

    亓欣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深层的舞蹈文化与舞蹈现象,它是自然状态下的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化舞蹈训练与舞蹈艺术创作的集合,成为具有集大成和拓展性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在当下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和创新的需求下,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承演变中呈现出独特的姿态,在回望其源头的过程中,笔者探索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的走向与路径.本文基于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的视角,通过审视当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动态,从其本质内涵出发,反思民族民间舞蹈审美风格,以便更好地促进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审美风格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蹈表演艺术

    刘昉昉周心露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本文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逻辑关系,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维系媒介的基础上,从还原文化面貌、展现文化价值、拓宽文化传承渠道几个方面探究了通过中国古典舞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举措.

    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传承

    "西凉乐舞"在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鲁芬霞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开始将传统艺术形式"西凉乐舞"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以此展开教育领域的新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西凉乐舞",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当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体系,已成为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凉乐舞"传承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跨学科资源整合、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等,探讨"西凉乐舞"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凉乐舞"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

    高职舞蹈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李青青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舞蹈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文化赋予舞蹈教学更多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素质教育的任务得以落地.为提高融合教育的有效性,应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学习,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高职舞蹈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民办高职院校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鲁鑫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与其他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在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上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从民办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的难点,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分析了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提出了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民办高职院校应用型舞蹈人才能力本位培养模式

    浅析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乡土叙事方式的成功之处

    黄依静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出品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讲述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地区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易地搬迁,并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建设现代化的闽宁镇,开启全新生活的故事.该剧以脱贫攻坚的时代风云为叙述背景,以乡土叙事色彩为底色,根植于真实的乡土生活,融入了乡村情感特色和人际关系,既宏观展现了整体乡土社会的动态变化,也关注个人命运在时代发展中的蜕变,用极具特色的影像风格描绘了扶贫工作的艰难困苦与伟大成就.自 2020 年脱贫攻坚战收官以来,脱贫类电视剧呈井喷式增长,展现了我国扶贫工作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制作精良的《山海情》在此类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在脱贫攻坚题材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其成功之因值得探讨.

    《山海情》乡土叙事影像风格脱贫电视剧

    中国诗意电影的朦胧思索——从叙事批评角度浅析电影《城南旧事》

    杨瑜文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吴贻弓导演的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电影从主角小英子的视角回忆其在北平胡同中的童年往事,表达其对北平及童年的思念与怀念,展现 20 世纪 20 年代末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1982 年上映的《城南旧事》独立于世俗,以诗化电影形式冠绝市场,打动数亿观众.本文将从叙事批评角度浅析电影《城南旧事》,并以对比原著小说的方法探索《城南旧事》的电影成功改编的原因、做法以及标新立异的得道之处.

    叙事批评《城南旧事》叙事视点叙事时序叙事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