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安徽颍上花鼓灯歌舞中步伐的艺术风格特点

    李霜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颍上花鼓灯是淮河流域歌舞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出淮河文化南北交融和热情奔放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颍上花鼓灯的歌舞步伐是其艺术美感得以呈现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颍上花鼓灯歌舞中步伐的动作内涵和艺术特点,希望能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歌舞艺术提供文字性参考资料.

    颍上花鼓灯艺术风格与特点舞蹈步伐

    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美学差异

    陈菲儿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美学差异.通过比较两种舞蹈形式的起源、技巧、表现方式和审美理念,揭示了它们在文化背景、舞蹈元素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古典舞注重内在的气质和形态美,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西方芭蕾舞则强调身体的线条和技巧,注重舞蹈力量和技术的完美呈现.通过深入分析比较,可进一步认识和欣赏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舞芭蕾舞蹈美学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

    王皓博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作为学校培根铸魂的工作,一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之一.进入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时代美育的要求,并分析了自身的舞蹈教学经验,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和"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审视了当前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而探讨了在不断深化舞蹈美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尝试探寻其破解之法,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院校舞蹈美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探索其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为新形势下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舞蹈美育舞蹈教学新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舞蹈编创的机遇与挑战

    王兵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受众基础,为艺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舞蹈编创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舞蹈创作理念、舞蹈表现形式、舞蹈的传播渠道及舞蹈表演与观众互动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舞蹈编创机遇与挑战

    形体舞蹈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探析

    林冰冰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体舞蹈课在中职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态美感、优雅气质、职业素养,以及自信心、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形体舞蹈课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路径与策略,强调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中职学生的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形体舞蹈素质中职教育教学策略

    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诗电影的美学意蕴分析

    江晨曦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与诗的源头都是情感,中国电影中的诗意表达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一切景语皆情语"是王国维笔下情与景的关系建构,"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对情与诗的独到理解.本文将梳理中国诗电影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百年电影史中的部分诗电影作品进行举例分析,实现对其蕴含的诗意和隐含的情绪意义生成的把握.

    诗电影诗意美学意象意境

    新时代后乡土电影意象的嬗变

    王艺晓陈娟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会转型使得乡土意象的建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类型特征、叙事手法和个体表达,重塑了乡土意象的地理空间,展现了中国乡土情感与文化底蕴的深厚,具有后乡土的艺术特性.本文聚焦新时代乡土电影,探讨后乡土意象的观念、体现及其构建维度与影像呈现,阐释新时代乡土电影意象构建的创新性与民族性.

    乡土电影后乡土意象新时代

    平民化叙事在纪录片中的发展研究

    王蓓蕾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纪录片的说教色彩开始淡化,并逐渐将镜头转向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变得平民化.发展至今,平民化叙事与群众息息相关,其主张聚焦平凡人物的生活状态,用平视视角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引发受众的共鸣.本文立足平民化叙事理论,分析平民化叙事在纪录片中的应用演变、应用特点与应用原则,以期推动纪录片将叙述视角对准普通人,关注平凡人的生活现状、生存面貌和思想感情,用真实的故事构建与受众交流的情感通道.

    平民化叙事纪录片纪实性

    李安"父亲三部曲"文化交融的美学建构

    林怡萱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融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作为文化冲突与弥合的范本,从具体影像中的文化冲突切入,总结了导演李安以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看待冲突并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点,以此消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和"的境界.李安架起了一座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他在影片中深入探索人性与文化.其精湛的导演技艺和创新的叙事手法加工后呈现出的一系列作品,是所有编导人学习的范本.

    李安文化冲突文化交融"父亲三部曲"

    失落、追寻与未抵达的家园——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地域叙事解读

    方哲怡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了一对裕固族兄弟追寻水草丰茂的家园的公路故事,导演通过角色的身体叙事呈现地域民族的身份失落,通过符号叙事指涉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二元博弈,通过空间叙事揭示地域景观下的民族寓言,共同直指地域民族的生存焦虑与作者的现代性反思.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地域叙事身体叙事符号叙事空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