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守正不忘本,创新不离宗——从"山乡风云"现象看粤剧革命戏创作

    刘琼芝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戏剧界素有"北有《红灯记》,南有《山乡风云》"的说法.由吴有恒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改编成的粤剧《山乡风云》堪称粤剧革命现代戏创作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剧 1965 年在中南区戏剧观摩大会上献演,后又进京演出,风靡全国,逐渐奠定了粤剧作为全国十大剧种之一的地位,并获得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本剧的艺术质量和对戏曲现代戏的引领示范,引起全国戏曲界瞩目,先后被京剧、昆剧、秦腔、越剧等二十多个剧种移植,且历经半个多世纪常演不衰,成为粤剧"传帮带"的经典剧目,可谓"山乡风云"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本剧做到了守正创新,既创新塑造了革命戏的旦角主角形象,又坚守粤剧"雅俗兼备"的语汇本色,同时注重现代戏的戏曲化呈现.

    《山乡风云》粤剧革命现代戏戏曲化

    从剧中人物出发谈独幕剧《一只马蜂》的舞台空间创作探索

    王博豪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幕剧《一只马蜂》是被称为"独幕剧圣手"的中国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丁西林先生最为经典的喜剧作品之一.该剧创作于1923年,当时社会处在一个充满政治激情与风云变幻的时期,戏剧更多的是被定义为政治武器或宣传工具,而与当时社会基调格格不入的《一只马蜂》却凭借巧妙的戏剧结构与独特的文学性散发着超越那个时代的艺术魅力.作品通过幽默并带有些许讽刺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对知识青年的情感故事,侧面批判了当时仍然存在于社会中的封建思想和虚伪的人际关系.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三个角色进行人物形象与其心理空间的分析,并对该剧舞台空间的创作思想进行整体阐释.

    《一只马蜂》丁西林舞台空间独幕剧

    情感元素在音乐剧《我爱沙坡尾》表演中的创新运用解读

    王德玲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的舞台效果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注重情感元素的应用,通过声音、肢体动作等手段将作品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促进情感交流、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让观众更好地感受音乐剧的魅力.文章以优秀原创音乐剧《我爱沙坡尾》为例,分析其涉及的各种情感元素,并对亲情、友情等情感元素在该剧表演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音乐剧《我爱沙坡尾》情感元素表演运用

    浅议戏剧艺术在周恩来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李琼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开辟了文艺外交的独特路径,以中国戏剧为代表的文艺外交成为感人至深的华彩篇章,既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又通过经典文艺广交朋友,为新中国迅速拓展世界外交空间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周恩来文艺外交戏剧

    戏剧教育理念与范式分析

    王一丞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迄今为止,戏剧的起源主要分为"游戏说""模仿说""宗教仪式说"三种,而不论何种起源,都印证了戏剧娱乐人与教育人的双重功能.从公元前 5 世纪"酒神颂"中戏剧教育的雏形,到如今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的蓬勃发展,戏剧教育的范式在"教育主体"与"舞台空间运用"两个方面不断地革新.

    戏剧教育戏剧教育范式发展与革新

    池州傩戏的传播困境及破局策略研究

    桂雪儿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州傩戏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存,目前面临着传播困境.例如,池州傩戏是高语境文化,其与大众的文化基础之间存在距离,使得池州傩戏的传播效果不理想,池州傩戏的传统传播方式较为传统,难以被大众所接受,池州傩戏演出班子存在老龄化现象,对池州傩戏的传承与发展造成阻碍.要想扩大池州傩戏传播范围,增强池州傩戏传播效果,必须针对困境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打造与大众共通的意义空间,增强其传播效果,借助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进行传播,提高观众对池州傩戏的粘性.

    池州傩戏困境破局策略

    浅析当下崇明扁担戏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高君傲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有着 200 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布袋木偶演出形式,崇明扁担戏一直都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日常娱乐活动.但随着影视等大众娱乐形式的涌入,崇明扁担戏逐渐衰落.2023年10月,笔者跟随上海戏剧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课程团队,拜访了崇明扁担戏的第三代传承人朱雪山.在观摩扁担戏新编作品演出的同时,笔者也从朱雪山的口中了解到了扁担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分析崇明扁担戏在木偶制作、新剧本创作和线上传播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新形势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机遇和新策略.

    布袋木偶崇明扁担戏非遗传承人

    淮海戏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

    张蕊代小艳周慕婉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海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淮海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本文分析淮海戏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淮海戏的创新发展路径,旨在促进淮海戏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淮海戏的市场需求、剧本内容、线下演出和线上宣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希望能为淮海戏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淮海戏发展困境发展途径

    吉林地方戏曲中的东北物质生活民俗研究

    高园园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是在民俗的土壤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不同戏曲的特征和风格,使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以吉林地方戏曲中的"二人转"和"吉剧"为中心,探析吉林地方戏曲中折射出的东北物质生活民俗.

    吉林地方戏曲东北民俗文化

    淮剧《小镇》的艺术价值与传承发展

    陆小莉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淮剧《小镇》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发展情况.通过分析陈澄等艺术家的表演效果、剧团的整体表演质量、音乐设计的创新以及团队的敬业精神,本文揭示了《小镇》在淮剧艺术中的独特地位与杰出贡献.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该剧在传承与保护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淮剧艺术国际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淮剧《小镇》艺术价值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