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舞剧《雷雨》中舞台空间的视觉表达

    刘海永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舞剧《雷雨》舞台设计与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舞台设计的风格化呈现、舞台空间的分割与流动、舞台道具的凝练与表现三个方面,探讨舞台空间的视觉表达.通过分析舞剧《雷雨》的舞台设计如何巧妙地运用空间营造氛围、推动剧情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场景道具的动态变化增强表现力和情感传递等等,展现舞台美术在舞剧中注入的"生命和灵魂".

    舞剧《雷雨》舞台设计舞台空间视觉

    新媒体时代下的戏曲传承与创新实践

    吴卫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精髓.在现代社会的变迁、科技的飞跃以及新时代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崛起正在戏曲领域中掀起革新的风暴,它重塑了戏曲创作主体的视角、戏曲舞台表现手法以及戏曲的传播途径.然而,戏曲在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冲突、观众审美取向的多元化、观众参与形式的转变、年轻群体的关注度下降等问题.为应对时代的潮流和挑战,戏曲艺术正积极寻求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性的探索,以期重新唤起大众的兴趣,从而确保这一艺术形式得以持续繁荣并代代相传.

    新媒体戏曲传承创新

    数字时代越剧唱腔"金课"特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杨晓浤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越剧唱腔教学主要沿袭的是传统戏曲的教学方法.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戏曲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越剧唱腔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为特点的越剧唱腔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学反应.在坚守传统精粹的同时,越剧唱腔课程在"金课"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创新,利用数字化的契机,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重塑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向"传统+现代"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越剧唱腔"金课"互联网特色教学

    武汉地区古琴现状述评(2003-2023)

    詹露莹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是古琴成功申遗 20 周年.本文从专业院校的琴学研究和专业教学,以及古琴在民间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这 20 年来武汉地区古琴艺术的发展状况,并对武汉地区古琴艺术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

    武汉地区古琴现状述评

    探究丝绸之路上新疆弓弦乐器的发展

    韩林兵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关键交汇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与人文背景孕育出了多元文化,其是由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三种文化交汇融合而成的.如今,新疆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如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这一地区民族语言丰富多样,且深受多种文化熏陶,在音乐表现工具——乐器方面,不同民族的乐器既展现出共通之处,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着重分析丝绸之路上新疆地区弓弦乐器的发展,深入研究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三大民族在这一多元文化交汇地带的音乐文化贡献.通过细致分析艾捷克和萨它尔(维吾尔族)、库布孜(哈萨克族)、依克勒及马头琴(蒙古族)等主要弓弦乐器的名称由来、起源背景及历史演变,阐释这些乐器在形制、演奏技巧、制作工艺及文化价值上的独特性与共性,以揭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对新疆弓弦乐器发展的深远影响,为理解该地区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提供新视角.

    丝绸之路弓弦乐器发展历程

    浅析笛曲《荫中鸟》演奏中的技巧与情感

    薛皓天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演奏笛曲《荫中鸟》的关键技巧.作为一首富有生动表现力和技巧要求较高的曲目,《荫中鸟》的演奏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精湛的吹奏技术,更需要深入理解曲目.文章详细分析了演奏此曲时需要注意的气息控制、音色处理、节奏把握以及情感表达等关键技巧.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技巧,为笛曲爱好者及专业演奏者提供有益参考,以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笛曲.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笛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笛曲《荫中鸟》演奏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所体现的儒家美学思想

    李琪琪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美学思想体系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评价诗歌《关雎》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中所体现的儒家美学思想核心——"中和".首先是阐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容,其次是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诗词文本和歌曲音乐进行分析,最后延伸至演唱者如何在声乐演唱中体现诗歌本身的美学价值.

    儒家美学中和之意关雎艺术歌曲

    河南民歌《编花篮》及其版权问题研究

    王帅统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曲《编花篮》是大家熟知的河南省代表性民歌之一,但是,曲作家郭复善却坚称《编花篮》不是民歌而是创作歌曲.《编花篮》究竟是原创音乐作品还是民歌改编作品?如果是改编作品,其又是从哪些作品改编而来?改编曲目的版权又该如何界定?本文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分析法,结合其传播历史探究以上问题.

    《编花篮》创作歌曲民歌改编

    四川民歌钢琴改编曲研究——以《巴蜀之画》为例

    付渝涛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民歌的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四川民歌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受到了川剧、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山歌的影响,体现了悠久浓厚的巴蜀传统文化.四川民歌钢琴改编曲结合了四川民歌与钢琴音乐,不仅展示了民族音乐元素的精华,还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同时也为四川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四川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此外,对四川民歌钢琴改编曲的研究还能够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改编曲将民族音乐与西方乐器结合,展示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为国际音乐界带来了新的听觉体验.

    四川民歌钢琴改编曲传承文化碰撞钢琴教学

    阿尔泰语系音乐类型及音乐形态分析

    李鸿姝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泰语系音乐类型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生产劳动类音乐、日常生活类音乐、历史传说类音乐,不同的音乐类型有各自的音乐特点,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发展、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及歌词表现手法等方面.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阿尔泰语系音乐的形态特征,在欣赏音乐美的同时又能给人带来有哲理性的启发.

    阿尔泰语系音乐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音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