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豫剧传承的时代演进和路径新探

    张自恒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精神层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兴艺术样式的涌现以及传播方式的递变,豫剧的生存也开始出现危机,故找寻新的发展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人类文明新形态豫剧秉史治新角色担当

    符号学视野下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解析

    郑杨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创作的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他改变了之前所用的创作歌剧的方法,他不再服务于王权贵族而是信赖普通的民众.这部歌剧表现了丰富的人物角色情感,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苏珊·朗格是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她创作的《情感与形式》深受美学界的推崇.运用符号学可以从音乐的形式及音乐的含义的角度对这部歌剧进行分析和总结,探求歌剧欣赏中的审美经验.笔者将用符号学方法论分析《费加罗的婚礼》,从创作背景、歌剧含义、歌曲情感三个方面分析此歌剧.

    符号学有意味的形式情感费加罗的婚礼

    虚拟现实在汕尾非遗戏曲的应用研究

    李校先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汕尾非遗戏曲为案例,通过研究非遗戏曲元素的数字化,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对增强非遗戏曲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的效果,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戏曲的技术应用策略.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观众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戏曲,增强观赏体验.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拓展非遗戏曲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参与,提升非遗戏曲的传承力和影响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汕尾非遗戏曲传统与创新的新途径,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汕尾非遗戏曲传统与现代融合观众体验传播渠道

    从舞剧"咏春"看"英雄情怀"

    杨丽蓉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以舞蹈语言为传输媒介向欣赏者传达编导的意图和社会价值观念.舞剧《咏春》是《只此青绿》视觉美学影响力之下的又一部经典佳作,整部舞剧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运用双空间、双线叙事的编创手法塑造了一位"中国英雄"形象,唤醒了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英雄主义".如此高质高产的作品出自被誉为中国舞坛"双子星"的两位中国优秀编导——周莉亚、韩真.在此,笔者将从舞蹈编导、舞剧《咏春》、公众评价、艺术界、艺术界系统五个方面来分析舞剧咏春所讲述的英雄主义观念以及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

    舞剧咏春英雄主义

    浅析"样板戏"对我国文艺发展的影响

    李佳骏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入和铺垫,简述了样板戏由产生到兴盛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从两方面分析了样板戏对我国文艺发展的积极影响:其一为样板戏的艺术成就,其二为样板戏的亲民特点.第三部分则从另外两方面阐释了样板戏对我国文艺发展的阻滞:其一为样板戏对艺术创作的限制,其二为样板戏的工具化特点.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对样板戏和我国的文艺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

    样板戏文艺发展艺术创作

    戏曲表演中艺术形象塑造研究

    李婷婷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表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在戏曲表演中塑造艺术形象时的表演技巧较多,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形象选择合理的表演技巧.本文通过阐述戏曲表演中艺术形象塑造技巧的特征,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戏曲表演中艺术形象的塑造途径,以此来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形象.

    戏曲表演艺术形象塑造路径

    笙在闽剧戏曲乐队中的作用

    洪志银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笙是我国的传统簧管乐器,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地方民间乐队演奏、地方戏曲伴奏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笙的演奏技巧变得更加多样化,感染力也因此得到显著的提升.吹奏者通过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技巧,可以充分体现笙与众不同的音色特点,还可以发挥笙在表现音乐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笙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为多种乐器提供伴奏,当笙与其他民族乐器相配合,演奏的风格会显得更加鲜明.本文首先分析笙的发展历程及乐器特点,进而探讨笙与地方戏曲音乐之间的密切关联,最后结合经典闽剧剧目,分析乐器笙在闽剧艺术表演当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闽剧戏曲乐队伴奏

    地方传统戏剧广西师公戏的保护与文化传播

    李猛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传统戏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剧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传播者的时代使命.广西师公戏作为广西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从 1445 年发轫至今已经有 579 年的历史,师公戏从单人唱故事发展到一人多角唱故事及面具舞再到分角色演故事,每种变化都映衬了时代的需要.当前,多元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西师公戏同其他地方传统戏剧一样,面临着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的迫切问题,但不同的是,师公戏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转化,这种转化已经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研究师公戏的保护与文化传播可以了解当前地方传统戏剧所面临的困境,为地方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和参考.

    地方传统戏剧师公戏保护与传播

    胡琴在婺剧中的演奏艺术研究

    丁沿茹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胡琴是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戏曲在艺术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唱腔种类,为凸显不同唱腔的艺术特点,人们选用不同的胡琴乐器搭配不同的声腔进行演绎.浙江西南部的地方性戏曲——婺剧,便是以综合性唱腔为特点,运用板胡、徽胡、高胡、二胡等胡琴分别为婺剧唱腔进行伴奏.

    胡琴婺剧伴奏音乐演奏艺术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戏曲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陈圆陈月辉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策略.湘西地区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文化区,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但由于多种原因,湘西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湘西戏曲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湘西地区的戏曲文化特点、传承保护现状、创新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促进湘西戏曲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传承,为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乡村振兴湘西戏曲传承保护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