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戏曲综艺的叙事创新路径

    马萌阳鲁小艳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流行观念,正在成为戏曲综艺节目的重要表达路径.为使传统戏曲重新步入大众文化视野,戏曲综艺界涌现了《梨园春》《拿手好戏》等优秀节目,但其在叙事策略方面仍然存在故事元素匮乏、传统与现代融合失当以及人格化表达缺席的短板.本文将分别从叙事场景、情理结构和专业演员人格塑造方面出发,对戏曲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路径进行剖析,以期为传统戏曲的传承提供有益范式.

    文化传承戏曲综艺叙事创新故事化编创

    浅析演员表演中的交流与适应——以话剧《龙须沟》中"王大妈"为例

    刘高君胡玉姝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演能力对于演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话剧《龙须沟》中王大妈一角为例,从交流和适应两个角度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演员对王大妈角色的塑造,深入分析演员的交流与适应在表演中的作用,同时帮助演员分析和掌握表演技巧,从而提高演员的演技,使其更好地传达角色情感和故事.

    戏剧表演交流与适应人物塑造《龙须沟》

    以人格为支点,浅谈角色构思——以《空中花园谋杀案》中小护士角色的实践创作为例

    李迪慧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演员角色构思的"浅薄化"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戏剧与人格心理学的相关性,以"面具"为切入点,从捕获人物信息、分析角色人格、丰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入手,以《空中花园谋杀案》中小护士的实践创作为例,提供角色构思方面的新思路,以期为戏剧表演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戏剧角色构思人格面具空中花园谋杀案

    行动分析法对我国"学院派"导演方法的启发

    邱雨雨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动分析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戏剧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上海戏剧学院组织开办的"2023 国际导演大师班——行动分析法"邀请了GITIS前导演系主任、梅利霍夫斯基剧院"契诃夫工作室"艺术总监——弗拉基米尔·拜切尔进行教学,拜切尔对行动分析法的阐释引发了我国"学院派"学习背景导演工作者们的思考,对我国"学院派"导演方法有所启发.

    行动分析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学院派戏剧导演

    浅谈演员的可塑性与局限性

    王鹏翔何旭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表演过程是一个戏剧角色的形成过程,它的形成方式也反映了一个戏剧演员的能力,他有自己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本文重点探讨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演员角色的可塑性和局限性、演员语言的局限性和局限性以及演员气质的可塑性和局限性,并得出结论戏剧演员可塑性的力量决定着演员的发展潜力,戏剧演员角色的局限性反映在外在特征上,肢体语言的形成使形象更具感染力,戏剧演员需要注意自己的气质,必须融入角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

    戏剧演员专业能力发展潜能外部特征肢体语言

    浅析京剧《太真外传·七夕盟誓》一折中杨玉环人物形象塑造

    刘雅然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剧《太真外传》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洪生的《长生殿》传奇及其相关文字,是梅兰芳先生早年改编并出演的大型歌舞剧之一.该剧在唱段的创作和身段的表演上极具超前的创新意识.其唱词典雅,意境幽深,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梅派的代表剧目之一.本文将重点分析《七夕盟誓》一折中的唱腔和表演,浅析剧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塑造.

    《太真外传》杨玉环梅派人物形象塑造

    浅析京剧名家杨小楼的武生艺术形象及其舞台角色塑造

    晋金增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京剧表演体系中,杨小楼的武生形象影响深远.杨小楼作为 19-20 世纪之交的一代名家,在创新武生角色形态、表演风格与艺术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他的"形""气""神"皆独具个人魅力,在 20 世纪 20 年代风靡一时,成为当之无愧的"武生泰斗".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杨小楼先生武生艺术形象的风格特点及其舞台角色塑造的方法,并给出了个人对此议题的理解和思考,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带来启示.

    杨小楼武生形象武戏文唱舞台角色艺术天赋

    地方优秀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赣南采茶戏为例

    赖媛媛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采茶戏是传统戏曲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山茶花",它植根于赣南大地的文化土壤中,具有鲜明的赣南地域文化特色.在中国戏曲发展陷入困境之后,赣南采茶戏也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低谷.然而,热爱采茶戏的文艺工作者从未放弃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继承,让赣南采茶戏走出了低谷.本文以赣南采茶戏作为研究对象,为新时期地方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提供个性化建议.希望地方优秀戏曲文化能够在传统优秀文化的繁荣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活力,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吸引更多的爱好者来弘扬和传承地方优秀的戏曲文化.

    地方文化戏曲艺术文化传承赣南采茶戏

    诗意浓郁看祁剧

    徐良果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祁剧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剧种,在审美风格、剧情设计、舞台调度、表演技艺等方面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呈现出抒情性、表意性极强的诗化风格.从全新的角度研究它,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祁剧诗意诗化抒情性表意性

    1949-1963泗州戏黄金时代的考证研究

    蒋帆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1943、1946、1949 这三年里,淮北行署多次组织泗州戏艺人集训.1949 年,戏曲在百花争艳、鼎新革故下,欣欣向荣.此时的泗州戏也不例外,它正式结束了过去溜湖坡、串集镇、摆地摊、唱门子的流浪生活,进入城市之中.从此泗州戏老艺人们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演出的固定剧场,更加致力于泗州戏的创编和排演工作.此时此刻,泗州戏在政府的大力培养和爱护下,以崭新的姿态向前发展,正式进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泗州戏苏北地区淮北地区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