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解构曹禺悲剧——以《原野》为例

    张轶栋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尼采对"个体化原理"的进一步超越,赋予"狄奥尼索斯"形态,个体遵循生命本真、徜徉意志.《原野》直观而富有冲击力地展现悲剧创作的内部灵魂,也渗透了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本文对人物分析、戏剧手法和情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禺诠释了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对于悲剧的创作而言,是良性的拓展.

    尼采"个体化原理"超越悲剧

    浅析戏曲舞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李雪茹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戏曲舞蹈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有了新的需求,戏曲舞蹈既要保留其原本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的韵味,又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对戏曲舞蹈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戏曲舞蹈挑战创新发展

    川剧锣鼓的结构特征

    陈河霖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来有着"半台锣鼓半台戏"之誉的川剧锣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灵魂与支柱.它以独特的音色及丰富的结构特征在众多戏曲打击乐中独树一帜.三百多首锣鼓牌子通过结构不断地变化发展,与川剧唱腔及表演相互作用,展示了锣鼓的独特韵味又极具辨识度的艺术魅力.

    川剧锣鼓牌子结构

    中国戏曲与当代电影的美学融合——以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为例

    魏秋菊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戏曲与电影各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式,如何能够在结合过程中取得平衡,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2013年,上海京剧院制作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运用 3D技术拍摄而成的全景声戏曲电影,为当下跨媒介视域下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提供了参考."还原舞台,高于舞台"是拍摄戏曲电影的金科玉律,而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的拍摄,突破了舞台局限,既有京剧的神韵,又充分展现了当代电影的影像叙事,角色调度和人物心理刻画,阐释了中国戏曲与当代电影的美学融合.

    《霸王别姬》影像叙事中国戏曲当代电影美学融合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发展

    张婧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秦腔、昆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研究文献资料甚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缺,本文对传统戏曲相融合在当代青年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秦腔、昆曲的起源、现状,其次论述了二者相融合的特点,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针对当代青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与总结.

    秦腔昆曲流行音乐

    文化产业视域下淮剧艺术发展路径探究——以盐城建湖淮剧小镇为中心

    钱智华范秀君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化是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淮剧小镇以江苏地方戏曲淮剧为依托,结合经典剧目《小镇》,整合资源打造淮剧产业链,为新时期淮剧因时而变、传承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对淮剧小镇的优势进行探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未来淮剧产业化发展,推动经济与文化良性互动提供新思路.

    淮剧小镇文化产业文旅融合

    探寻新时期秦腔戏曲的发展之路

    舒朵朵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腔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挑战日益凸显.为了推动秦腔戏曲的蓬勃发展,需加大在公众领域宣传秦腔的力度,增加相关的发展资源投入,以此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然而,因秦腔戏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在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不高,这无疑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形成了挑战.因此,要有效推动新时期秦腔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需与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相融合.本研究主要从秦腔戏曲艺术的深层内涵、独特特征、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秦腔戏曲的创新发展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探寻新时期秦腔戏曲的发展之路.

    新时期秦腔戏曲发展

    环境戏剧视阈下荆楚文化的媒介景观建构——基于《薪火千年》实景演出的研究

    刘冰冰樊露露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届楚文化节开幕式表演《薪火千年》是一档大型情景叙事实景演出,演出立足于荆楚文化,萃聚"屈原""凤鸟""楚辞"等荆楚元素,以可视化、影像化的模式生成了独具荆楚特色的多元媒介景观.场景时空重构重组了观演空间,实现了有限舞台向无限舞台的延伸.观众在与演员的互动中生发出浪漫想象,记忆里的"屈原"活了起来,楚地上的"凤鸟"飞了起来,元典里的"楚辞"火了起来,演出呈现了荆楚文化的现代形态,助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荆州将文化力量转化成城市活力.

    环境戏剧荆楚文化媒介景观《薪火千年》实景演出

    浅谈歌剧《莎乐美》中的音乐意象

    沈苏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圣经》中渺小的配角到西方艺术史上的灵感缪斯,莎乐美神秘而难以捉摸的幻影在视觉艺术、文学、建筑和音乐中挥之不去.本文以歌剧为切入点,将笔者在配器、和声、作曲分析等专业领域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声音、音调、戏剧、宗教和文学等方面诠释她在作品中被重新赋予的意义.与王尔德的歌剧不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值得从音乐这一专业的角度,从半音和声、不协和音程、无调性乐谱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莎乐美》中,构成整部作品的关键元素是舞蹈、布景设计以及相对应的具有特色的配曲,而表现这些艺术元素的形象与理查德-施特劳斯本人的经历、作曲环境以及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密切相关.

    歌剧莎乐美音乐意象理查德·施特劳斯

    有根有魂的形式之美——谈民族歌剧《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舞美设计

    钟秋蓉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当代戏剧艺术领域中,民族歌剧《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剧本创作、音乐构成、演员表演上独树一帜,更在舞美设计上展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成为"有根有魂"的形式之美的典范.舞美设计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这两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更有效地辅助了剧本主题的传达.本文探讨《白毛女》和《马向阳下乡记》在舞美设计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的舞美设计,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中国民族歌剧如何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传承文化、展现时代.

    民族歌剧《白毛女》《马向阳下乡记》舞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