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技术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技术与应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月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Journal 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机协同背景下建议来源和建议寻求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毕艺菲冯利彭丽婷杜秀芳...
    705-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自算法的建议并不总是由AI独立给出的,还有可能是专家使用AI(即人机协同)给出的.而目前少有研究探讨人机协同背景下决策者的建议寻求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疾病预测材料探讨人机协同背景下建议来源和建议寻求动机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1采用单因素(建议来源:专家/AI/人机协同)被试间设计,发现相对于AI给出的建议,决策者更多采纳人机协同给出的建议,而对人机协同给出的建议和专家单独给出的建议,建议采纳没有显著差异.研究2采用2(建议来源:专家/人机协同)×3(建议寻求动机:关系动机/准确动机/控制组)被试间设计,发现决策者对人机协同的建议采纳多于对专家的建议采纳,关系动机条件下的建议采纳多于准确动机条件下的建议采纳.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愿意采纳人机协同给出的建议.

    人机协同关系动机准确动机建议采纳

    弹幕内容对虚拟社区感的影响

    史咏衡赵玉芳赵超然宫文卓...
    713-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幕是一种即时字幕评论功能,通过将观众的实时评论呈现在视频画面之上,创造用户共同观看的体验.本研究通过行为和眼动实验检验弹幕内容与虚拟社区感的关系,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弹幕内容(有梗与无梗),测量被试观看弹幕视频时的注意偏向、弹幕卷入度以及虚拟社区感.结果表明,相比无梗弹幕,被试对有梗弹幕存在更多的注意偏向,并且对有梗弹幕视频的卷入度更高,产生了更强的虚拟社区感.研究证明有梗弹幕具有作为弹幕虚拟社区内群体的共同符号和身份标识的独特价值,弹幕卷入度解释了弹幕内容影响虚拟社区感的作用机制.

    弹幕梗虚拟社区感卷入度眼动技术

    自我-群体决策对象和分配方式影响合作公平评价的ERP研究

    陈衍谢雨峰赵萤辉张贵玲...
    723-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事件相关技术,探讨在合作任务中,决策对象和分配方式如何影响个体公平评价的时间进程.使用2(决策对象:自我、群体)×2(分配方式:按贡献分配、平均分配)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自我决策比为群体决策诱发更大的P2和更小的FRN;自我决策时,按贡献分配诱发的P3显著小于平均分配诱发的P3;为群体决策时,两种方式诱发的P3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决策对象在早期阶段被优先加工与考虑,而晚期阶段的公平评价受到决策对象和分配方式的联合调节.

    合作决策对象公平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主题分析法:中国心理学质性研究新视角

    高庆李朝旭
    73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心理学中主流的量化研究,主题分析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优势.作为一种分析质性数据的实用技术,主题分析法拥有多元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框架,操作步骤包括:熟悉数据、初级编码、寻找主题、复核主题、主题概念化和发展概念模型.这种方法强大有效并且简单灵活,但需要注意特定的使用规范.当前,中国心理学质性研究虽然发展迅速,却也暴露了方法论认识不足、产出大量泛质性研究等问题.主题分析法在质性研究规范化、心理学方法论变革以及心理学中国化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价值,在中国心理学多个分支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心理学质性研究主题分析法方法论应用前景

    视频游戏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衡书鹏郑丹凤
    750-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行功能是一种需要意识、情感、思维参与,对行为进行自上而下控制的高级认知过程.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视频游戏对执行功能的积极影响.学会学习理论和共同需求理论也从不同视角对视频游戏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解释.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视频游戏对执行功能的促进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视频游戏自身的特征,如游戏类型、游戏机制等;同时也与个体因素紧密相关,如年龄、游戏经验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视频游戏影响执行功能的长期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并加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

    视频游戏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

    从理论到课堂实践的创新探索——评《具身教育心理学:从镜像神经元到心智化课堂》

    鲍晨烨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镜像神经元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哲学等领域关注和广泛探讨.陈巍在《具身教育心理学:从镜像神经元到心智化课堂》(2024)一书中,通过镜像神经元的视角,将具身认知理论与教育心理学创新性地结合了起来.回顾了镜像神经元的起源与发展,延展到具身认知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特别是在儿童认知发展和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际效果.本文从理论框架、教育实践、儿童认知发展、心智化课堂设计等方面评析,揭示具身认知如何为未来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文章强调了具身认知对儿童学习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并指出了具身教育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具身教育镜像神经元心智化课堂儿童认知发展教育心理学

    《心理技术与应用》简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