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

李其维

双月刊

1671-6981

xinlikexue@vip.163.com

021-62232236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心理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CHSSCD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失败不等于放弃:近赢结果增加高耐挫大学生后续坚持行为

    都旭冯萌萌杨博茜康佳...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贏结果指差一点获得成功的失败结果.为考察学习活动中是否存在近贏效应以及近贏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1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失败的大学生为被试,按照成绩分为近赢组和普通失败组.结果发现:与普通失败组相比,近赢组有更强的成功坚信程度和坚持意愿.研究2以图形推理任务创设失败情境,考察高、低耐挫大学生得到近贏或普通失败结果后的成功坚信程度和坚持行为.结果发现:高耐挫大学生得到近赢结果后的成功坚信程度和坚持行为均好于得到普通失败结果后.研究3以图形推理任务创设失败情境,让大学生得到近赢结果,考察其耐挫心理、反事实思维和坚持行为.结果发现:反事实思维在耐挫心理和坚持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耐挫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存在近贏效应;得到近赢结果后,大学生的耐挫心理通过反事实思维影响坚持行为.

    近贏失败坚持行为反事实思维耐挫心理

    师生关系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行为参与和社会情感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朱芷滢王烨晖杜长宏王发明...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653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为参与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师生关系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作用,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同伴接纳类型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1)行为参与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师生关系与学生数学成绩间起中介作用,且"行为参与-社会情感能力"发挥链式中介作用;(2)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师生关系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作用并不相同.被忽视和有争议学生的师生关系无法直接预测数学成绩,受欢迎、被拒绝和被忽视学生的行为参与无法直接影响其数学成绩,有争议组学生中社会情感能力无法直接影响其数学成绩.本研究解释了师生关系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细化了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学生在其中的差异表现.

    社会情感能力同伴接纳师生关系行为参与数学成绩多组比较

    父母自主支持与人际宽恕:感恩的中介作用、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谢笑春童丹丹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研究旨在分析父母自主支持是否通过感恩预测成人初显期个体的人际宽恕以及心理弹性对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 690名大学生的父母自主支持、感恩、人际宽恕和心理弹性.结果表明,父母自主支持正向预测人际宽恕,感恩在二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通过调节父母自主支持与感恩的关系进而调节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中介作用在心理弹性低的大学生中更强.本研究的结论:父母自主支持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感恩进而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宽恕他人,且该机制在心理弹性低的大学生中更为明显.

    父母自主支持人际宽恕感恩心理弹性

    5~9岁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姜怡丁芳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公平厌恶分为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为了考察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特点,实验1和实验2通过设置真实的分配情境,采用分配额外资源任务的变式,分别研究分配方式和内外群体对5~7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以及分配方式和声誉对7~9岁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降低,7岁是转折年龄;有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是转折年龄;自我分配和内群体成员引起的不利不公平厌恶低于他人分配和外群体成员,但两种分配方式下的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均较低;声誉会增加儿童的有利不公平厌恶,且在年龄上表现出不平衡性.研究说明儿童两类不公平厌恶的年龄发展趋势不同,并且会受到分配方式以及内外群体或声誉等因素的影响.

    不公平厌恶不利不公平厌恶有利不公平厌恶分配方式内外群体声誉

    当科学遇到音乐:音乐能激发科学创造发明吗?

    皮忠玲杨远王鹏李西营...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关于背景音乐和创造性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这可能是背景音乐的效果受到任务性质、音乐属性、播放时机和个体差异的调节.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背景音乐节奏和播放时机对基于"原型启发"创造发明的影响.结果表明,慢节奏背景音乐促进了个体对原型知识的保持效果,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播放快节奏背景音乐促进了科学创造发明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但阻碍了新颖性.在科学知识学习阶段可以通过播放慢节奏的背景音乐增强科学知识的保持效果,改善科学创造发明;而在科学创造发明过程中播放快节奏背景音乐可以改变注意模式、加工效率和信息加工模式从而提高科学创造发明的流畅性与灵活性.

    背景音乐播放时机音乐节奏科学创造性

    工作不安全感如何影响工作-生活平衡?——一个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胡三嫚梁晓燕申传刚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考察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机制.对346名企业员工进行两阶段纵向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生活平衡有直接负向影响;(2)工作认知失败和消极工作反刍在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负面影响间起到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3)主管支持感强化工作认知失败与消极工作反刍之间的关系从而调节以上链式中介.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改善由工作不安全感引发的工作和生活失衡提供启发和对策.

    工作不安全感工作-生活平衡工作认知失败消极工作反刍主管支持感

    内隐信念感知对人际冲突中先发制人行为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

    谢周秀甜王镇铖林莉娜刘雷...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在人际冲突情境中,内隐信念感知对先发制人行为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希望的中介作用.实验1让被试阅读与冲突相关的文章来启动"威胁性冲突是变化的或不变的"的内隐信念,实验2则在不直接提及冲突的情况下启动"世界是变化的或不变的"的内隐信念.两项实验结果均发现,在人际冲突情境中,相对于持有不变内隐信念的个体,持有变化内隐信念的个体体验到更高的希望水平,更少做出先发制人行为;希望在内隐信念感知与先发制人行为的因果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人们找到解决防御性攻击问题的方法,促进人际和谐.

    先发制人行为内隐信念希望人际冲突

    流体补偿对群体成员让步后满意度的影响

    黄静王好王正荣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体消费中,少数成员会牺牲自我偏好,购买与多数成员相同的产品,该让步行为导致较低的产品满意度.为改善该现象,本研究通过二手数据及实验1发现:基于产品的享乐及功利属性,让步类型与补偿信息的交互对产品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实验2验证了确定感在上述交互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3证明了感知相似性的调节作用,感知偏好相似能提升享乐信息补偿的确定感,有效恢复对功利属性让步后的产品满意度.本研究发现流体补偿策略能恢复群体成员让步后的产品满意度,并明晰其影响路径和边界,为群体营销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发展和科学指导.

    让步享乐/功利信息补偿确定感感知相似性产品满意度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与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

    冯志昕史珈铭蒋潮鑫德吉卓玛...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两时点的纵向研究设计,基于6764名老年人被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朋友网络和家庭网络)的中介作用和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2)朋友网络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朋友网络与家庭网络还在其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3)城乡因素显著调节互联网使用对朋友网络的影响.在城市老年人中,朋友网络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朋友网络和家庭网络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农村老年人无法通过互联网使用改善社会网络,进而减轻其抑郁症状.研究结论对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早期预防和心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互联网使用抑郁症状家庭网络朋友网络城乡因素

    工作家庭冲突与乡村教师消极工作情绪:正念教学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安全感的调节作用

    田惠东徐强强张玉红王东荣...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对乡村教师消极工作情绪的影响,并考察正念教学与心理安全感的作用,对896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乡村教师消极工作情绪;(2)正念教学显著中介工作家庭冲突与乡村教师消极工作情绪的关系;(3)心理安全感调节该中介的前后两条路径,即工作家庭冲突对正念教学的负向预测作用在心理安全感高的乡村教师中变弱,正念教学对消极工作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只在心理安全感高的乡村教师中显著.

    乡村教师工作家庭冲突消极工作情绪正念教学心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