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

李其维

双月刊

1671-6981

xinlikexue@vip.163.com

021-62232236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心理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CHSSCD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刻板印象威胁对回避比较的影响:自尊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

    陈清赵玉芳包燕张超...
    342-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刻板印象威胁对回避比较的影响及自尊和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实验1和2分别操纵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采用问卷测量自尊和社会价值取向,并通过选择范式测量回避比较.结果发现: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均引发回避比较;自尊和社会价值取向起到共同调节;亲社会价值取向的自尊增加抵御两类威胁的回避比较,而亲自我价值取向的自尊减少抵御群体概念威胁的回避比较,但不影响抵御自我概念威胁的回避比较.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威胁引发回避比较,受自尊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共同调节.

    刻板印象威胁回避比较自尊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概念威胁群体概念威胁

    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基于微信交流的透镜模型分析

    林志鹏陈少华卢桢
    350-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考查了微信即时交流中人格判断的非语言线索,并运用透镜模型分析检验了这些线索在不同互动时长条件下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神经质外,大五人格其余四种特质总体的自我—他人一致性(SOA)均达到显著水平,平均SOA随互动时长增加而递增;(2)微信交流的非语言线索非常广泛,很多非语言线索在观察者的人格判断中是有效的和可用的;(3)在10min和20min组中,"字数"和"消息量"是外倾性的诊断性线索,"表情符号"和"文字重复"是宜人性与开放性的诊断性线索;(4)观察者对10min组的宜人性和外倾性线索以及20min组所有特质的线索敏感性均显著,且随互动时长增加而同步提高.

    微信交流人格判断非语言线索透镜模型分析自我—他人一致性

    工作自主性的"过犹不及"效应

    董蕊王平
    358-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员工拥有工作自主权越发普遍.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工作自主性积极后效,对其潜在消极影响鲜有关注.本文梳理工作自主性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复杂作用;指出工作自主性与工作结果变量存在曲线关系;揭示工作自主性的提高遵循"收益与损失的叠加"和"动机与机会的交互"两条路径,在工作结果上表现为"过犹不及"效应;指出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过犹不及"效应的发生范围、内在机理、边界条件和破解因素.

    工作自主性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维生素模型"过犹不及"效应

    攻击性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伍嘉麒任枭贡喆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和创造力四阶段理论,采用问卷法对5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愤怒反刍在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攻击性显著正向预测恶意创造力;(2)愤怒反刍在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意志控制正向调节愤怒反刍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具体而言,相对于低意志控制个体,该中介效应对高意志控制个体作用更大.

    攻击性愤怒反刍意志控制恶意创造力

    "亲亲相隐"中道德认知的视角差异

    许文涛张凯丽汪凤炎
    375-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亲相隐"问题中的道德认知易受个体自我中心的影响,因此其视角差异值得关注.通过三个研究比较了人们在当局者-旁观者视角下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并考察了重要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和情境(错误严重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领域)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判断具有稳定的跨视角一致性;(2)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的道德决策体现了更低的"亲亲相隐"倾向;(3)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分离程度更低,且更高的错误严重性促进了这一差异;(4)这些视角差异未受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的显著影响,并在多种道德领域中保持稳健,且仅存在于亲近者违法犯错的情况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人对"亲亲相隐"的复杂态度,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认知中的关系偏好.

    亲亲相隐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策认知视角

    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薛靖华朱睿达刘超
    384-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确定性指个体根据已有信息进行预测的精确程度.文章梳理了来源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不确定性普遍引发个体的消极情绪.通过剖析两个领域的不确定性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路径,发现经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首先引发注意和记忆的认知资源变化,促进个体采取灵活的学习策略,随后影响对奖惩的评估.社会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首先影响针对他人的预测推断,进而影响人际互动策略,随后影响对互动结果的社会学习.最后针对过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不确定性经济领域社会领域风险厌恶模糊厌恶神经机制

    伙伴还是仆人?品牌犯错情境下拟人化社交倾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谢志鹏王静远秦环宇何逸...
    393-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期望不一致理论,研究通过两组实验探讨在品牌犯错情境下,社交倾向在拟人化与消费者负面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品牌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品牌犯错情境下,高拟人化(vs.低拟人化)会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社交倾向的期望,从而导致更强的消费者负面态度;(2)品牌关系(仆人vs.伙伴)在拟人化对消费者负面态度中起调节作用.对于伙伴关系的品牌,高拟人化会导致更强的消费者负面态度;对于仆人关系的品牌,低拟人化会导致更强的消费者负面态度.

    拟人化品牌关系社交倾向品牌犯错

    意图信息透明与互惠意图促进人际信任:来自噪音信任博弈的证据

    黄亮李森陈永辉黄文欣...
    402-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任决策是个体在不确定性下作出是否信任他人的风险性社会决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采用噪音信任博弈范式,旨在从互动环境与主体的双视角出发,验证意图信息透明度以及意图类型与决策结果在信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实验1以无噪音条件作为基线,探索意图信息透明度(清晰vs.模糊)对信任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在意图信息模糊条件下的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无噪音和意图信息清晰条件;实验2探索在意图信息清晰时,意图类型(互惠vs.违背)与决策结果(收益vs.损失)对信任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不论结果是收益或损失,互惠意图组被试的信任水平都显著高于违背意图组.研究揭示了在人际互动中意图信息透明和互惠意图均是个体作出信任他人决策的重要依据.

    意图信息透明度互惠意图信任决策噪音信任博弈人际信任模型

    竞争情境下奖赏动机对自我欺骗的影响:眼动证据

    范伟杨颖董艳秋张文洁...
    41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奖赏动机和竞争情境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索自我欺骗效应及奖赏动机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2探讨奖赏动机和竞争情境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3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两者对自我欺骗的视觉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较无答案组,有答案组在金钱奖赏下的预测成绩更加接近真实水平;(2)竞争和奖赏产生的合力增加了自我欺骗;(3)相比较仅被启动奖赏动机或竞争情境的被试,奖赏-竞争组在True和False兴趣区的平均注视时间更短,自我欺骗行为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金钱激励诱发的奖赏动机减少自我欺骗程度,但竞争情境能促进自我欺骗发生.

    自我欺骗奖赏动机竞争情境前瞻范式眼动

    公益广告信息框架对食物节约意愿的影响:基于焦虑感视角

    戴佳彤盛光华
    424-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益广告是倡导公众自觉践行食物节约的重要手段,而在公益广告中合理使用信息框架策略是增强广告劝说效果的关键.以食物节约公益广告为研究情境,在焦虑感视角下探讨信息框架(促进型vs.防御型)对食物节约意愿的影响机制.三个实验结果表明:促进型信息框架能增加高焦虑感个体的食物节约意愿,防御型信息框架能提高低焦虑感个体的食物节约意愿;信息加工深度和自我评价中介了信息框架与焦虑感对食物节约意愿的匹配效应,且二者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在通过公益广告助推食物节约过程中个体焦虑感与信息框架相匹配的重要性.

    食物节约意愿信息框架焦虑感信息加工深度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