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

李其维

双月刊

1671-6981

xinlikexue@vip.163.com

021-62232236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心理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CHSSCD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执行功能与师生关系的变化轨迹对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

    艾慧玲赵建设邢晓沛
    1125-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儿童执行功能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轨迹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对523名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进行了 6个月的追踪测量.结果表明:(1)6个月内,儿童的执行功能有所增长,而师生关系质量有所下降;(2)执行功能和师生关系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能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3)师生关系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与执行功能初始水平而非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个体与环境因素随时间交互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复杂机制,对提升学龄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学业自我效能感执行功能师生关系纵向交互效应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班级背景调节效应

    张耀华黄云云常松徐敏...
    1136-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探究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关系的作用时应纳入学校班级背景特征.基于对103个班级共3763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水平公正世界信念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具有负向关系;班级水平公正世界信念对物质主义价值观产生额外的负向预测作用,表现为背景效应;班级水平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发挥着背景调节效应,即仅当班级水平和学生水平公正世界信念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呈正向关系.研究结果拓展了双路径模型,强调个体发展背景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物质主义价值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背景效应

    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身体羞耻感: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郎敏叶子青叶一舵
    114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客体化理论,探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身体羞耻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自我同情等量表对3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的身体羞耻感水平显著正相关;(2)理想美内化和自我客体化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身体羞耻感间起序列中介作用;(3)自我同情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这条路径的前半段调节作用显著.

    在线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自我客体化自我同情身体羞耻感女大学生

    感知社会善念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袁博刘怡畅库婷婷
    1153-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研究发现,感知社会善念影响社会善念"接受者"对"实施者"的亲社会行为.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先前互动中感知到社会善念是否会影响个体对随后互动中陌生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溢出效应).结合经济互动游戏与认知计算建模,考察了感知社会善念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在先前互动中感知高社会善念水平时,在随后与陌生他人进行互动时,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选择.计算建模结果表明,感知高社会善念增加了随后互动中的优势不公平厌恶倾向,但并未影响劣势不公平厌恶倾向.

    青少年感知社会善念亲社会行为不公平厌恶

    高阶层更维护社会分层: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解晓娜龙星雨郭永玉
    1163-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社会支配理论,探讨了家庭社会阶层如何影响大学生在扩大/缩小社会分层就业岗位中的选择.研究1以26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严格控制额外因素的测量工具,考察了社会支配倾向在家庭社会阶层与就业岗位选择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2以47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考察了贫富差距归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家庭社会阶层越高的大学生,其社会支配倾向越高,也越倾向于选择扩大(而非缩小)社会分层的岗位;促使大学生对贫富差距进行外归因,可以降低高阶层的社会支配倾向,进而削弱家庭社会阶层通过社会支配倾向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社会支配倾向家庭社会阶层扩大/缩小分层就业选择

    追寻-存在职业使命匹配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周洁
    1173-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作使命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追寻-存在职业使命匹配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对985名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在匹配一致条件下,高追寻-高存在职业使命匹配比低追寻-低存在匹配对创新行为和践行职业使命的促进作用更强;在匹配不一致条件下,低追寻-高存在职业使命匹配比高追寻-低存在匹配对创新行为和践行职业使命的正向影响更强;与匹配不一致相比,当二者匹配一致更能增加个体的创新行为和践行职业使命.(2)践行职业使命在追寻-存在职业使命匹配与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无论在高低内部人身份感知条件下,追寻-存在职业使命匹配一致比不一致、双高匹配比双低匹配、低-高匹配比高-低匹配更能促进践行职业使命.

    追寻职业使命存在职业使命践行职业使命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

    白脸红脸谁来唱?——正负反馈及来源对员工反馈采纳的影响机制

    赵晨渠蓓佳周锦来林晨...
    1184-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嵌入工作场所并成为员工反馈来源的趋势愈发明显,然而其与真人领导在反馈过程中各自扮演何种角色亟待研究.基于面子理论,探究了反馈效价(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及来源对员工反馈采纳的影响机制.研究1发现正面反馈由真人领导提供时更容易被员工采纳;负面反馈由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时更容易被员工采纳.研究2和3发现由真人领导提供偏正面的反馈时通过面子获得对反馈采纳的正向影响更强,由其提供偏负面的反馈时通过面子损失对反馈采纳的负向影响更强.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和真人配合提高反馈采纳的机制,对于澄清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中的角色具有指导作用.

    面子反馈效价反馈采纳人工智能

    粉丝行为,品牌买单?不同类型敌意性品牌忠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极化的影响研究

    骆紫薇曾君美郭艳廖俊云...
    1194-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粉丝的敌意性品牌忠诚具有"阴暗面".文章整合敌意性品牌忠诚、特质迁移和态度极化的相关理论,通过三个实验探究消费者敌意性品牌忠诚和品牌用户类型对品牌态度极化的交互影响,并探究其背后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品牌狂热用户的敌意性品牌恶意会导致其他品牌潜在用户和功利主义用户的品牌态度负向极化,特质迁移在上述粉丝行为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有利于学界和企业界既关注和善加利用敌意性品牌忠诚的正面效应,也警惕其可能的负面后果,为企业合理利用敌意性品牌忠诚提供实践启示.

    敌意性品牌忠诚特质迁移态度极化

    社会情境对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影响

    陈莎莎赵玉芳张超史咏衡...
    1204-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三个研究考察社会情境对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影响.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物质主义和亲社会倾向的关系,发现在匿名情境中,高物质主义组的亲社会倾向显著低于低物质主义组,但在公开情境中差异不显著.研究2和3操纵社会情境,分别测量和启动物质主义,并采用独裁者游戏和公共物品博弈任务测量亲社会公平行为和亲社会合作行为,一致发现匿名情境中高物质主义组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低物质主义组,公开情境中高物质主义组的亲社会行为增加且与低物质主义组无显著差异.三个研究共同表明高物质主义者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情境差异.

    物质主义亲社会行为社会情境

    威权领导行为通过降低下属亲近意愿引发领导孤独感

    曹伟柏淑嫄
    1213-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体验已成为职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员工而较少关注领导群体的孤独感.结合威权领导力和孤独感相关文献,探讨威权领导行为对领导孤独感的影响机制,并探索团队权力距离氛围的调节效应.一项预研究、两项情景实验和一项三时点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威权领导行为负向影响下属亲近意愿,进而引发领导孤独感;团队权力距离氛围削弱威权领导行为对下属亲近意愿的负向效应,并调节威权领导行为通过下属亲近意愿对领导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威权领导行为领导孤独感下属亲近意愿团队权力距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