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理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理论
学理论

旬刊

1002-2589

Xuelilun2008@163.com

0451-876575063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鳞街125号

学理论/Journal Theory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 《学理论》杂志创办于1959年,本刊为旬刊每月分上、中、下三期出版,是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社科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和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国内知名网站收录。本刊着重突出学术性、探索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刊载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精品,充分发挥学术研究载体的功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华廉洁文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效应论析

    王丽颖屈雅雅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脉流之一,中华廉洁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联。一方面廉洁廉政一直是历代贤能为政者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并积累了众多治国理政的廉洁智慧;另一方面中华廉洁文化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政治伦理支撑、道德文化基础、社会价值指引和行为制度规范等功能。这种互动关联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新时代助推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需大力健全廉洁思想教育机制、廉洁从政导向机制、廉洁用权监督机制、廉洁民风建设机制等。

    "两个结合"中华廉洁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效应

    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守正创新

    刘沛恩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蕴含着深刻而宝贵的守正创新思想。守正创新思想对于社会的系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守正创新思想深藏的重要时代价值、内涵与指导作用,以及创新的表现形式等众多角度对其加以框架性研究,重在阐述理解"守正创新"理念的核心内涵,以期进一步深入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点,探究其为当前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的内在逻辑。

    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历史及实践逻辑

    马晓军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探索与实践是理论基础、思想基因和现实场域相统一的历程。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大一统"的思想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理论、现实与实践逻辑。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每一次深化与飞跃,具体面向中华民族问题的实际,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特质不断深切体认的过程。总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探索与实践的经验,在新时代展现出特有的实践逻辑,即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历史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重要论断的三维阐释

    于喜水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重要论断是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想信念思想、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科学回应。在理想信念形成和确立过程中,"学思践悟"分别对应着筑牢根基的吸收环节、把握真谛的消化环节、激活力量的转化环节、提升境界的升华环节,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有机体。这一论断的提出极大地深化了对理想信念形成规律的认识,对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学思践悟理想信念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张文婷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是重合、一致的。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一种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实践生成论

    王国兵雷龙乾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在实践改造过程中形成的辩证历史合题,其全部意蕴都指向现实人类需要满足的生存方式实践过程,甚至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全部现实生活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总体性和总体具体性范式。历史唯物主义在超越传统哲学体系基础上,从自然与历史的实践交互性关系出发,发现蕴藏在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实践性矛盾,从实践性矛盾中揭示出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性、历史革命性、实践否定性的特质,这些特质具有生成论本质。从自然与历史相互竞合的生成论出发诠释自然—历史的实践生成论,即从无到有、从生到成和从旧到新的问题结构,即实践生成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深意。

    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论逻辑生存境态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探析

    孙福胜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在其著作中有关于理论思维的丰富而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概括来讲,主要包括理论思维的来源及特性、前提和概念、重要性与实现路径等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初步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在理论和实践等层面为促进学界进一步加强理论思维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思维哲学

    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下的道德传承与文化自信

    唐晶琳杨丹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在这种融合下道德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在传入中国和发展过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相互促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和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传承文化自信文化建设

    可能世界、现实世界与元宇宙

    葛宇宁郜甜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逻辑学上,可能世界一般有两种界定:其一,认为逻辑上一致或无矛盾的世界;其二,认为我们能想象的任何一个世界都是可能世界。解决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在于我们给予可能世界何种本体论的认定或承诺。元宇宙是人类基于一定科学技术的聚合,采用数字化呈现的方式,从而构建出的现实世界的可能状况或状态。它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可能世界的构想和创造,最多是现实世界的"副本"。根据元宇宙的设计原理,它在未来有可能"侵犯"现实世界,这种侵犯主要体现在它的"繁荣"有可能会造成现实世界的"贫困化"。

    可能世界现实世界元宇宙

    中期维特根斯坦论"Satz"——基于《大打字稿:TS213》的研究

    梁家荣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Satz"一直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中心概念。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Satz)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世界中的事态做出可真可假的论断。中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命题一般形式","可真可假"的命题不过是"Satz"的一个部分,他还质疑了前期所说的那种"图像与命题的对应",初步提出了"意义即使用"理论。本文将基于《大打字稿:TS213》文本,阐述中期维特根斯坦关于"Satz"的观点,分析其中对前期理论的批判,并说明后期观点在中期文本中的奠基。

    维特根斯坦Satz命题《大打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