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林文娟

月刊

0439-755X

xuebao@psych.ac.cn

010-64850861

10010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内

心理学报/Journal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协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包括心理学各领域(包括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与评介等。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调节情绪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

    夏莲香刘凯歌李新宇叶群...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顺序信息作为记忆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结要素之一,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本研究通过 3 项实验探究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情绪对于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实验1采用2(编码方式:叙事编码/离散编码)×3(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编码方式为被试间变量,探究编码方式是否能调节图片材料中情绪信息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结果显示,在离散编码组,负性情绪条件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正确率显著比其他两种条件低;相反,在叙事编码组,三种情绪类型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两种情绪类型(中性和负性)的词语刺激,检验编码方式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是否跨材料具有普适性.实验3通过操纵项目之间的叙事连贯性程度,进一步探究上述效应是否依赖于项目间连贯性程度.结果显示,上述叙事编码效应仅在项目之间具有高连贯性时出现.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叙事编码对于情绪记忆中时间信息的保持机制,还指明了叙事编码效应中连贯性程度的重要性.

    情绪叙事编码时间记忆情景记忆叙事连贯性

    不同类型学业压力对不同年级高中生执行功能子成分的影响

    马超汪彦云付军军赵鑫...
    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985名高一~高三年级的学生,采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学业压力4个子维度在不同年级高中生各执行功能成分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着高中生年级的升高,父母压力和教师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增强,社交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减弱.相比之下,自我压力对高中生的干扰抑制、反应抑制和注意转换能力均显示出了正向预测作用,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这表明,不同类型学业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并将随高中生年级的升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所产生的结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有效制定高中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执行功能学业压力高中生结构方程模型

    初中生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影响:激惹和触发的情境边界条件

    林爽程塨渌刘文白学军...
    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 3 个实验探索了初中生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认知控制影响替代性攻击行为的激惹和触发情境边界条件.实验 1 考察了一般性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般性认知控制不能有效降低替代性攻击行为的攻击比例.实验 2 探讨了特异性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有效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无论在高激惹情境还是低激惹情境,主动控制和反应性控制启动条件下的替代性攻击行为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实验 3 则探究了特异性认知控制抑制替代性攻击行为的激惹和触发情境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特异性认知控制、激惹情境、触发情境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激惹和触发情境能够有效调节特异性认知控制对替代性攻击行为的影响.而且,在高激惹高触发和高激惹低触发情境下,主动性控制减基线的攻击比例显著高于反应性控制减基线,但在低激惹高触发和低激惹低触发情境下主动性控制减基线的攻击比例与反应性控制减基线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高激惹高触发情境下主动性控制减基线的攻击比例是所有条件下最高的.以上结果说明,特异性认知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初中生的替代性攻击行为,其中主动性控制的情境边界出现在高激惹高触发情境.

    认知控制替代性攻击行为激惹情境触发情境情境边界条件

    亲子孝道观念冲突与青少年子女抑郁的关系

    郭筱琳张艺凡关岳琳罗良...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道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子女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孝道观念可能存在冲突,其对子女的心理意义尚未可知.本文探讨了亲子孝道观念冲突与青少年子女抑郁的关系,并关注不同亲子性别组合间的差异.基于对3321名青少年及其父亲和母亲的间隔2 年的问卷调查纵向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当父母和子女孝道观念不存在冲突时,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的水平对子女抑郁不具有预测作用.(2)当父母和子女孝道观念存在冲突时,与父亲在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上的冲突对儿子的抑郁水平有消极预测作用,与父亲及母亲在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上的冲突对女儿的抑郁水平有消极预测作用.这表明,当亲子间在孝道上不存在冲突时,孝道本身的类型及水平与子女抑郁无关,但儿子与父亲以及女儿与父母在孝道上的冲突则可能诱发子女抑郁.

    孝道观念冲突青少年抑郁性别差异响应面分析

    人格判断能力的老化:信息量的调节作用

    刘雪萍怀淇琛龚先旻彭华茂...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格判断对个体社会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2(判断者年龄组:老年、年轻)×3(目标人物信息量:单一、中等、丰富)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信息量对老年人和年轻人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包括普遍准确性(对目标人物所在群体人格共性判断的准确性)和特有准确性(对目标人物个体人格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显示,老年人人格判断的普遍准确性高于年轻人,且信息量的多少并不影响这一年长优势.信息量只影响特有准确性判断的年龄差异:单一信息量(仅实时文字)时,老年人的特有准确性低于年轻人;中等(实时文字和声音)和丰富信息量(实时文字、声音和图像)时,二者表现相当.综上,老年人的人格判断能力总体保持较好,且能有效利用增量信息来弥补与年轻人在特有准确性上的差距.

    人格判断普遍准确性特有准确性老化特点信息量

    睡眠效率相关的皮质醇觉醒反应的变异性及其与特质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杨子健赵小淋郭凯格罗家豪...
    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质醇觉醒反应(CAR)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引入多天内CAR变异性作为新指标,以弥补传统CAR平均量指标因受状态类因素影响而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并探究其与特质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实验 1 通过自然睡眠情境降低睡眠效率的变异来降低CAR变异性,发现自然睡眠日下的CAR变异性与特质焦虑分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稳定环境下较小的CAR变异性伴随着个体较低的特质焦虑水平.实验 2 则通过完全睡眠剥夺的操纵提高CAR变异性,发现睡眠剥夺前后的CAR变异性与心理弹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变动环境下较大的CAR变异性伴随着个体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之相对,两项实验中的CAR均值均未表现出与特质焦虑或心理弹性的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CAR均值外,还可以考虑CAR变异性作为衡量心理健康更为有效的生理指标.在多天内考虑CAR变异性对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促进心理健康和设计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的思路.

    皮质醇觉醒反应变异性睡眠效率特质焦虑心理弹性

    双相障碍患者的风险决策偏好:来自三水平元分析的证据

    陆嘉琦李雨斯何贵兵
    100-124,中插1-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定量估计双相患者与健康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差异,并检验该差异是否受到样本特征和测量特征的调节.基于 71 篇文献和 176 个效应量的元分析发现,双相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Hedges'g=0.301),且这一偏好在风险态度量表(Hedges'g=0.624)、行为实验任务(Hedges'g=0.252)和日常风险行为(Hedges'g=0.312)中都稳定存在.同时,该差异还受到年龄(β=0.009)和心境阶段的调节,其中不论心境阶段如何,双相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缓解期:Hedges'g=0.245;<轻>躁狂期:Hedges'g=0.604;重性抑郁期:Hedges'g=0.417).此外,在行为实验任务中,该差异受到年龄(β=0.012)和地区的调节.特别是欧洲(Hedges'g=0.419)和南美洲(Hedges'g=0.420)的患者,以及在爱荷华赌博任务(Hedges'g=0.396)和剑桥赌博任务(Hedges'g=0.220)中的患者,均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而在日常态度和行为中,该差异仅受到心境阶段的调节,<轻>躁狂期患者(Hedges'g=0.747)比健康个体更偏好风险寻求.本研究首次通过多种风险决策偏好测量类型探讨双相障碍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得出了较稳定的结果,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充分考虑心境阶段、任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挖掘双相障碍影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为双相障碍的临床管理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双相障碍风险决策元分析决策范式跨心境特异性

    人际距离和策略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

    姚雨佳颜之悦林慧慧陈静全...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不同人际距离和认知重评创造性对人际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由陌生人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相比,由好友提供的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指示语会诱发更大的 SPN 波.不仅如此,在使用好友提供的策略调节自身情绪后,个体的愉悦度显著大于使用陌生人提供的策略,但两种条件下个体的 LPP 波幅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提供者是好友还是陌生人,在使用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后,个体的愉悦度和唤醒度均显著大于常规性认知重评策略,同时产生更大的LPP波.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人际距离,认知重评策略的创造性在人际情绪调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人际距离的作用在更高质量策略的调节效果中凸显.

    人际距离创造性认知重评策略常规性认知重评策略策略创造性人际情绪调节

    "摸鱼"如何带来创新?恢复体验曲线中介效应的情景实验与调查证据

    徐世勇杨春梦李超平李海蓉...
    13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文章探索了时间窃取行为的过犹不及效应,分析其如何通过恢复体验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以及正念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情景回顾实验的182份样本和三轮问卷调研的503份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1)时间窃取与恢复体验呈倒U型关系,并进一步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2)正念调节了时间窃取通过恢复体验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即员工的正念水平越高,时间窃取对恢复体验的影响以及通过恢复体验对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越强.文章发现时间窃取可以作为一种工作内恢复形式影响员工的恢复体验和创新行为,这一观点丰富了时间窃取相关文献,拓展了工作内恢复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同时也为管理员工"摸鱼"提供了实践启示.

    时间窃取恢复体验正念创新行为

    "羊毛薅尽口味乏":节俭心态如何影响食物预期享受与体验评估

    陈斯允熊继伟彭凯平
    15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俭心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思维模式,但以往研究对其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仍知之甚少.基于 6 项研究和1个补充性元分析,文章揭示了"羊毛薅尽口味乏"的现象、解释机制及边界条件.具体而言,研究1通过分析来自美国大型外卖平台GRUBHUB的二手数据,发现节俭心态与食物口味好评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 2 通过模拟外卖点餐情景验证了节俭心态对预期享受的负面影响;研究 3 以试吃活动的名义开展了一项实地实验,证实了节俭心态削弱了个体对巧克力的预期享受,并导致在吃完巧克力后整体评价更低;研究 4 验证了认知资源耗竭在节俭心态对果蔬沙拉预期享受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 5 则识别了获利成本的边界条件,即当获利成本较高时,节俭心态对蛋糕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更明显;研究6进一步为缓解这种负面效应提供了一种干预手段,即当施以正念干预时,节俭心态对火锅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被削弱.最后,单文章元分析证实了节俭心态对食物预期享受和体验评估的效应稳健.文章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节俭心态和认知资源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为食物营销和饮食福祉提供实践启示.

    节俭心态食物评估预期享受认知资源正念饮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