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

月刊

心理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肌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

    宗海芳徐东华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年龄最小34岁,最大57岁,年龄平均(46.18±8.9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1个月,平均病程(11.34±6.94)个月;肌瘤直径最小2 cm,最长12 cm,平均肌瘤直径(8.15±3.37)cm;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123例,浆膜下肌瘤46例,黏膜下肌瘤25例,其他6例.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统计其一般资料,分析焦虑抑郁出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月收入、社会支持度、疾病知识掌握度是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医疗干预中应该注重对这些因素的重视与干预,从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子宫肌瘤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徐亚红张聪敏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随访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经过护理均低于护理前评分,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QOL-AD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SAS评分ADL评分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于丽江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来本院门诊中心诊治的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正常的健康宣教和家庭随访护理,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模式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全面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满意率,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头痛、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陈冉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对其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自尊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提升其生活质量、自尊感和满意度.

    心理护理冠心病负性情绪满意度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玲君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66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呼吸锻炼与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8.49±1.24)d,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0.73±2.53)d,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91%)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其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提高疗效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COPD

    持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王晓燕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与开展健康教育对其心理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文研究主体,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持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及左室舒张末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慢性心衰患者持续心理护理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维持良好心理,并能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心衰持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焦虑抑郁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沈晓燕
    76-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胃癌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遵从"电脑随机法"分组,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患者实行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心理状态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较好,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较低,生活质量较高,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建议采纳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其后期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心理影响的研究

    周红萍刘建芳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缓解晚期肺癌疼痛及改善其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晚期肺癌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75.76%(25/33),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33/33),高于对照组75.76%(25/33),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晚期肺癌循证护理疼痛心理状态满意度

    自我管理支持对慢性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丁霞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支持对慢性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港闸全科医学中心2018年11月~2020年1月80例慢性病管理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自我管理支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管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92.50%)比对照组(75.00%)高.结论 慢性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支持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使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自我管理支持慢性病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有焦虑情绪的效果研究

    黄建雄黄珠晶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及不良情绪变化.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老年高血压心理干预血压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