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分析

    董春燕
    23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在临床医学当中是引起患者自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特征为致死率高。临床手术操作术式一般采用神经外科开颅术式以及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术式,而对于患者采用传统的开颅术式往往使患者疼痛感多、手术死亡率高以及产生创口较大,所以目前通常采用介入治疗术式,其在临床手术中具有创口小、恢复速度快以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优势。本文主要对介入治疗时对于患者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治疗手术护理措施

    细节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应用价值观察

    张海梅
    24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对来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急性发作次数的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次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这两项指标上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患者给予慢性护理干预模式,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并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应用。

    细节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应用价值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

    窦素棉
    24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ICU(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医治的7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患关系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方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的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优质护理效果

    精神科落实人性化护理对提高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观察分析

    刘颖李田崔喜云
    24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落实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我病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收入的所收治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研究要求抽取出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选取30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案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来说有明显提高,其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为(95。3±4。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1±3。9)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对于患者的旱日康复及回归社会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前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促进疾病的早日恢复而回归到社会,因此此项研究值得推广应用。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护理管理观察分析

    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及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研究

    李小玲汪洪美
    24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及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入住的初产早产产妇106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给予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后5天、1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早产儿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出院后5天、1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出院后1个月早产儿喂养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方式,使得初产妇可以更快适应母亲角色,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成人学习理论护理干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喂养方式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

    杨薇蔡新妤曹静
    246-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从2017年7月-2018年5月间该院急诊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60例作为该课题研究护理的对象,盲分为普通组80例和优质组80例。给予普通组常规急诊护理方案,而在普通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组实施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急诊护理后,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统计对比其相关生命指标(心率HR、血压BP)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水平,从而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普通组患者经常规急诊护理后的HR(84。31±4。18)次/min、BP70/40mmHg与心理状况[(SAS评分:(51。47±6。41)分]均较经优质急诊护理后的优质组的[(105。44±5。24)次/min、91/65mmHg、(26。76±2。54)分]差,统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5、2。4601、32。0545,P<0。05);并且普通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共计17例,分别为6例胸部不适、4例抽搐、5例反应迟钝、2例记忆减退)明显多于优质组(共计3例,分别为2例胸部不适、1例抽搐),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33,P<0。05)。普通组患者的常规急诊护理有效率为77。50%(62/80)低于优质组的95。00%(76/80),即该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24,P<0。05)。结论:不同方案的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影响,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相关生命指标、缓解情绪、稳定心态、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整体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也使得急诊护理具有显著的作用意义。

    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探讨

    陈共晴
    247-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门急诊输液治疗时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突发病情变化的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 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缓解,避免突发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急诊急救护理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应用效果

    焦点解决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的作用分析

    张琳
    248-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了焦点解决模式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计300例,并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焦点解决模式,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之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经过统计学比较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焦点解决模式的应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焦点解决护理干预颈椎病患者作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卢璟
    249-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心辖区管理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PG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PG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极好,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孙雯林瑞玲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160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其中常规组80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80例则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心率、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稳定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体征,避免出现较大的波动而影响到临床疗效。

    高血压急性左心衰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