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子优化处理方法处理不同质量精液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沈树江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精子优化处理方法处理不同质量精液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I U I治疗不孕症夫妇46对,收集男方精液,根据精液质量的不同分为高质量组和低质量组,均采取精子优化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果。结果:两组精子的平均容量、精子活率、a+b级精子百分率、畸形率以及IUI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质量组患者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高质量组(P<0。05)。结论:在采取I U I方式对不孕症患者实施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精子质量采取相应的精子优化处理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患者的精子质量和IUI妊娠率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精子优化处理不同质量精液IUI妊娠率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50例临床分析

    蔺荣刘建萍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5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019年1月我方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病史、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以及妊娠合并症等调查。结果: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因素、凝血障碍等是50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年龄大于等于35岁、无分娩史、剖宫产、多胎妊娠、分娩孕周小于40周是产后出血相关风险因素。结论: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因素、凝血障碍等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初次妊娠、多胎妊娠、高龄以及剖宫产等是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凝血障碍产后出血胎膜因素多胎妊娠

    130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李飞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疗的130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FPG及HbA1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FPG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FPG浓度呈正相关。结论:FPG和HbA1c联合检测对DM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齐文霞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妊娠产后出血患者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0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50例)、甲组(50例)。乙组行缩宫素治疗,甲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总结出血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患者的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少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的产后二十四小时出血量少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妊娠产后出血患者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且安全性高。

    妊娠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临床疗效

    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情况分析

    杨艳陈凤顾再琴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可疑患者500例及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每位就诊者均进行痰涂片检测及其痰培养检测。结果:600例参检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6。2%,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1。5%,培养的检出率高于涂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582,P<0。05);500例参检的肺结核可疑患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5。4%,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4。6%,培阳显著高于涂阳(P<0。05)。结论:在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及可疑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时,痰分离培养的准确度较痰涂片结果更为准确,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肺结核痰涂片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分析

    安力付成秀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7/20)85。0%,差异并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1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2/20)10。0%,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为常用药,二者的疗效相当,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马拉色菌毛囊炎伊曲康唑氟康唑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宋鑫周丽吴鹏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于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均需采取超声造影检查,以此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回顾分析评价结果。结果:经超声造影显示,41例患者彻底治疗率为39。02%,即内部无增强16例,直径<3cm残留病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周边小团状增强,直径≥3c m残留病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周边不规则增强,且残留病灶治疗前、后的增强强度、增强时间、曲线下面积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残留病灶范围、形态、位置等,能准确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有助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造影肝癌介入治疗评价

    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比较

    王凯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 R I与螺旋C 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 R 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 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R 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小细胞肝癌MRI螺旋CT

    阴道B超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关系的探讨

    王晓倩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因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厚度≥4m m而接受了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临床资料。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了该项研究,阴道B超发现子宫内膜≥4m m的无症状绝经后女性,其最常见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58。14%),其次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38。37%),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24%及2。33%。而当子宫内膜≥11mm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增增加(33。33%)。糖尿病、B M I>30、未产妇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在4~11m m之间的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低,进行病理检查上可偏保守,除非患者具有子宫内膜癌发生高危因素,而对于子宫内膜≥11mm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

    阴道B超子宫内膜厚度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

    肾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

    马芙蓉杨敏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加强对淋巴增值性疾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数年后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认识。结果:本例以发现右上肺结节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该患为肾移植后,故考虑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予以R-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淋巴结肿大及肺部占位性结节消失,更加支持该诊断。结论:PTLD淋巴结外病变为首发表现,常容易误诊[1],临床上应对此类表现不典型的疾病提高重视,避免误诊。

    肾移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