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部CT平扫测量室间隔差值诊断贫血的价值

    黄志杰晁永芳林军生王登堂...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 T平扫测量室间隔差值诊断贫血的价值。方法:选取心室腔密度明显低于心肌、室间隔的150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同期选择非贫血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给予C T检查,记录室间隔差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贫血患者的贫血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贫血组的室间隔差值为22。99±7。02H U(范围为3。92H U~89。22H U),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2。48±0。47H U(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贫血与室间隔差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在贫血组患者中,轻度贫血患者的室间隔差值为12。14±3。58H U(范围为3。92H U~23。10H U),中度贫血为25。29±6。64H U(范围为9。22H U~45。10H U),重度贫血为54。91±10。16HU(范围为29。32HU~89。22HU),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胸部CT平扫测量室间隔差值可辅助诊断贫血,可作为常规诊断的补充手段,总结室隔差值最大阈值和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也可让诊断贫血的形式多样化。

    胸部CT室间隔差值贫血左心室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涛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以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评分和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替罗非班急诊冠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彩色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魏文艳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接收的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使用二维超声与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结果显示,彩色超声诊断输尿管上段、中段、下段结石准确率要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诊断输尿管结石,相对比二维超声,应用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方法。

    彩色超声输尿管结石应用价值

    腰椎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策略及手术部位皮温研究

    刘婕妤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并进一步测定术后切口皮温变化及相关炎症指标研究皮温与炎症的相互关系,评估切口皮温对于预测腰椎术后切口炎症反应及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手术的67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于麻醉前6h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 g和加巴喷丁300m g,并于术后1~7继续服用,2次/日。对照组35例,不服用西乐葆及加巴喷丁。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使用统一配置的静脉PCA止痛泵。统计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不良反应等基本信息,并于术后1~7天测定手术切口及周围皮温,术后1,3,5,7天监测WBC,ESR,HGB,CRP指标变化,评估患者术后1-7天V A S评分及满意度。并严格记录患者术后额外使用的曲马多药物用量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运用S P S S20。0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有统计研究结果:(1)实验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有34例。实验组术后V A S评分、追加额外镇痛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而术后非常满意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手术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较术前上升,且均低于对照(P<0。05),实验组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变化与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P<0。05)。结论:进一步对可能影响皮温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及皮温差均与术中出血、WBC,CRP呈正相关,与手术时间、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ESR呈正相关关系(P<0。05)。

    骨科多模式镇痛感染

    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韩超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每月平均复发时间,血清因子FGF、VEGF、MMP-2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每月平均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指标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恶性肿瘤血清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低。

    电切术吡柔比星灌注浅表性膀胱癌预后影响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临床分析

    刘斌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方案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双相障碍患者均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采取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方案;单药组40例采取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内发作次数少于单药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药组低(P<0。05);两组疗后B R M 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喹硫平单药治疗方案。

    喹硫平碳酸锂联合方案双相障碍临床分析

    Nd:YAG激光用于后发性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培江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N d:Y A G激光用于后发性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115例进行研究,150眼,对患者进行Nd:YAG激光治疗。术后1h和术后4h测量眼压,术后48h再复查视力、眼压。结果:全部患者都当日完成Nd:YAG激光治疗。结论:对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Nd:YAG激光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同时需要重视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手术并发症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明晓燕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检验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过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

    王华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过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过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血动脉氧分压、肌酐、白细胞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过滤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过滤胰腺炎内环境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王波李霞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联合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观察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孕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联合组镇痛有效率和自然分娩比例分别为85。0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7。50%,56。25%(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应用,值得临床推荐。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