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

    祝德霞
    25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诊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观察组无痛0例,轻度疼痛27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2例;对照组无痛0例,轻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8例,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P<0。05。结论:个性化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肾结石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个性化疼痛护理肾结石疼痛

    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预防方法

    赵洁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共计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过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得到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当中隐含的危险因素,主要因素包括: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多,护患比例失调,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对于护理管理参与意识低下,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不达标,这些情况大大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与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人数为3例,占1。43%;有2例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占0。95%;用药错误事件发生1例,占0。48%;护理知识缺乏有2例,占0。95%;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占1。90%。结论:在神经外科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对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与安全性。

    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措施

    关爱护理模式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刘国卫
    257-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关爱护理模式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关爱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H A M D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 A M D评分(9。61±2。14)分低于对照组(15。26±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关爱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心理,对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使用。

    关爱护理模式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状态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邵荣荣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04例,分为两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2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系统化护理干预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影响

    浅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

    孙金蕾
    259-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60例对照组和60例试验组。两组都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两组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都存在心理焦虑状态,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更高。结论:接受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进行提高。

    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

    左玉华
    26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手术室外科手术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分别采集样本进行菌落数检测,统计两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表面、物体表面及手术室空气样本菌落数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手术室医院感染人性化护理预防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戴丽辉
    26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抛硬币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103例精神病患者分成A组(n=52例)和B组(n=51例),B组为常规护理组,A组则为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而A组护理后的满意度98。08%显著高于B组护理后的满意度86。27%(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后精神状态恢复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精神病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谭玲丽
    26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纳入80例为对象,采用单盲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再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36±2。35)分比对照组(70。74±1。92)分高,P<0。05。结论:冠心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

    冠心病优质护理效果

    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对睡眠障碍改善的影响

    刘燕
    264-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障碍所起到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出现睡眠障碍的临床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达到93。8%,高于对照组的7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缩短治疗时间,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重症监护室集束化护理干预睡眠障碍满意度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付俊杰
    26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出生的黄疸患儿114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黄疸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相关指标及黄疸症状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排便次数、排便量较多,黄疸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较短,观察组黄疸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黄疸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应予以临床推广。

    综合性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