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分析

    韩荣华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 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3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判断二者的符合率。结果:X线造影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主要以环征/半环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小龛影、平盘或棒状隆起、管壁局限性增厚等为表现。C T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主要以食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软组织肿块影、柔韧性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等为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合理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将为食管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食管癌X线造影CT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科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对照分析

    张俊萍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科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就诊后立即静脉采血,观察组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照组仅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并对观察组患儿的WBC数据和CRP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7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 B C和CRP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血常规检查,有临床推广意义。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

    张秋林张华丽李红芳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而LESV、LEDV、BNP水平、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的BNP水平,改善心室重塑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冠脉介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

    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施凤英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7。84%)低于对照组(21。5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时,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复发率低,此种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柴胡疏肝散加味黛力新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陈国杰崔红闫永霞宋彩霞...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7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间为2013年2月—2018年3月,77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划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采用要常规治疗,而后予以对照组患者甘露醇,而后予以观察组患者调胃承气汤治疗,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和78。95%,此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肺纹理加强、磨玻璃影、胸腔积液以及纤维化比例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经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

    调胃承气汤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疗效

    产后家庭访视对于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作用的临床价值探究

    王秀华金李洪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产后家庭访视对于流动孕产妇产后42天产后复查率和新生儿在满月后来院体检建册率均高于未上访率以及对产妇出院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在2018年7月本辖区内共有112位流动孕产妇分娩,随机分成A,B两组各56位,A组(对照组)未进行产后家庭访视,B组(实验组)在产妇出院7天内上访第一次,产妇分娩14至28天内上访第二次,调查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42天复查率与新生儿的满月体检建册率的情况,比较并分析两组产妇在出院后7天、20天、42天的产后抑郁量表(E P D S)评分。结果:B组(实验组)产妇产后42天复查率与新生儿满月体检建册率都高于A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实验组)产妇在出院后第7天、20天、42天的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低于A组(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家庭访视对于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具有明显的延续性效果,可有效预防产妇在出院后出现产后抑郁,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产后家庭访视流动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作用价值探究

    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探析

    赵莉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病情需要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很多,其中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下肢及面部水肿等。经胰岛素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在对糖尿病患者施以胰岛素治疗时,需充分认识各种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症状,掌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处理能力,加强用药的安全性。

    胰岛素糖尿病不良反应

    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秀清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进行研究,根据计算机随机编号结果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8)和综合组(n=38),分别采取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此基础上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患者SQLS生活质量总分、BP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刘慧慧陈志恩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精神疾病危险行为评估干预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对比观察

    尚占江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选做研究对象,为其依次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以及MRI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指标。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在实施X线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61。54%(32/52);在实施C T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指标为78。85%(41/52);在实施M R I影像学检查条件下,其检出率为96。15%(50/52)。结论:对于临床中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而言,M R 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运用,能支持患者获取准确有效的检查诊断结果,值得临床关注。

    X线影像学检查CT影像学检查MRI影像学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