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席晓文张彤谭美霞王丽...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缺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所接收的300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150例。单一组仅采取催乳汤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治疗前后的乳汁分泌量。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144例(96。00%)显著高于单一组98例(65。33%),两组治疗前的乳汁分泌量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汁分泌量(637。85±131。32)ml显著高于单一组(411。52±120。01)ml,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产后缺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泌乳量。

    催乳汤穴位按摩产后缺乳

    祛瘀渗湿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葛孚旭李万胜王敬宝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祛瘀渗湿法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 POI)的患者,采用单盲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祛瘀渗湿法中药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3天及5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治疗前两组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第3天及第5天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瘀渗湿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促进胃动素(MOT)释放,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疗效显著。

    祛瘀渗湿法粘连性肠梗阻IL-6MOT

    泼尼松结合环磷酰胺对狼疮补体和球蛋白的影响

    廖红丽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泼尼松结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补体水平及其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8例,将其中44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另44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结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补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泼尼松结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补体与免疫球蛋白情况,且临床疗效显著。

    泼尼松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球蛋白疗效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安玉蓉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关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后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80例来我中心诊疗疾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待检查疾病后指导全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之后随机分组对其中的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氯吡格雷预后,记录及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好,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老年患者的冠心病期间,需要采用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药方案,可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治疗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王海燕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为研究对象,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予以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结果:67例患者中,56例处方/医嘱中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83。58%,主要用抗菌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其中,61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1。04%,6例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用药2例,给药起点过高1例,换药频繁1例,联合用药不当1例,药品选择不当1例,不合理率8。96%。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不足,有待加强使用管理及药学干预,进一步保障用药合理及安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天麻钩藤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宁朝霞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颗粒,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血管功能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MD和CIMT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MD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F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IMT均降低,且观察组CIM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可改善血管功能,增加抗氧化活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天麻钩藤颗粒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血管功能

    评价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效果

    罗朝军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常规手术重型脑外伤脑疝疗效

    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临床探讨

    吴佩芳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以美洛昔康为基础,对照组应用氨基葡萄糖治疗,以对照组方法为基础,观察组使用通滞苏润江胶囊,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为94。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受试者干预前VAS分数以及临床症状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更长,晨僵持续时间以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氨基葡萄糖联合通滞苏润江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类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病患的临床体征,因此使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通滞苏润江胶囊氨基葡萄糖膝骨关节炎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张林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就诊的68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实验组患者钉道渗液、钉道感染以及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闭合复位临床效果

    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流产后宫内残留的疗效分析

    马小英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药组和单药组,单药组应用补血益母颗粒进行治疗,双药组联合应用安宫黄体酮以及乙烯雌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双药组的治愈率为97。06%,单药组的治愈率为32。35%,双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方式在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雌孕激素流产后宫内残留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