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旬刊

1007-8231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Psychologic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莉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104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52例,一次根管治疗)、对照组(52例,二次根管治疗),比较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较对照组轻,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次根管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一次根管治疗二次根管治疗效果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郭树楠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比较其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分别为93。75%(45/48)和66。67%(32/48),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8%(1/48)和4。17%(2/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8。795、13。728,P均<0。05)。同时,观察组在SDANN、rMSSD、SDNN方面均较对照组低,而其在HR方面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提供给临床治疗以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冠心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改良颈外静脉穿刺术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孙欣刘婷黎东眉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颈外静脉穿刺术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效率。方法:将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0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改良静脉穿刺术)、对照组A(传统穿刺术)和对照组B(止血带压迫术),比较三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全过程耗时及人力资源占用。结果:研究组穿刺平均耗时为(5。0±3。0)秒,整体操作平均耗时(4。5±2。0),都显著的少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操作时间(P<0。05)。在穿刺操作耗费平均人力上,采用改良方法后平均需要(1。0±0。2)人,显著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需要的平均人力(P<0。05)。结论:针对休克患者实施改良颈外静脉穿刺及护理,能显著缩短开放静脉通道所需时间,减少使用人手数,对提高抢救效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重要意义。

    颈外静脉穿刺休克急诊改良方法

    高剂量奥美拉唑对行内镜下止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琴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高剂量奥美拉唑(OME)对行内镜下止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内镜下止血联合OME治疗的PUB患者82例,根据OME使用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高剂量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24、48和72h止血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在治疗1d、2d、3d的空腹胃液pH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行内镜下止血的PUB患者使用高剂量OME,能够加强止血疗效、降低输血量及再出血率、抑制胃酸分泌,且不会增加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奥美拉唑止血效果

    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黎明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急诊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措施。观察组加综合性康复干预,均干预16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16周后,两组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下降,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用于PCI术后患者效果确切,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综合性康复干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QCT数值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风险相关性研究

    陈宇斐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CT扫描(QCT)数值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拟于我院住院的老年(>60岁)骨质疏松症风险患者300例,依据其是否发生腰椎压缩骨折分为发生组(126例)和未发生组(17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应用QCT检查不同部位骨密度与QCT参数,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QCT值预测老年患者术后新发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风险。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更大、低骨密度水平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Q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60~69岁男性、70~79岁男性、60~69岁女性、70~79岁女性对应QCT诊断最佳临界值为109。75mg/cm2、72。98mg/cm2、78。02mg/cm2、49。90mg/cm2。结论:以QCT数值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准确性,在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QCT数值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相关性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张耀明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并且分析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时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时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有效促进患者的心肌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曲美他嗪临床效果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作用分析及研究

    张君梅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肺小结节诊断为例,分析多排螺旋CT的诊断作用。方法: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0名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患者肺小结节尺寸,将患者的分为3组,开展回顾性分析,将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按照1。50mm和2。50mm层层厚进行重建,分析三组患者的CT图像清晰度特征、重建速度、重建结果的判定准确度。结果:根据1。50mm厚与2。50mm层厚重建的影像处理结果,两种方法的肺小结节整体显示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mm层厚的重建速度较1。50mm层厚更快(P<0。05)。结论: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不同层厚重建的诊断价值较为相近,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CT图像清晰度重建速度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对临床效果探讨

    张晖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抽取出54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对照组(n=27,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与实验组(n=27,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伊曲康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快,且安全,推荐。

    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伊曲康唑真菌性角膜炎

    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李俊旭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分析,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观察组)及60例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结果:结果显示喂养不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窒息、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6项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窒息、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是NEC发病的高危因素。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合理喂养,尽早开奶,尽量母乳喂养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