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居临终关怀

    柯梅刘连珍王瑞海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完善晚期癌症病人家居临终关怀.方法:采用家居服务模式,上门评估了解病人病情及生活质量,指导、辅助家属做好以止痛为主,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为辅的临终关怀.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住院费用.结论:家居临终关怀能尽量地减轻或消除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舒适、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晚期癌症家居临终关怀

    我国灾难心理救援现状分析

    郑一瑾余桂林程甦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了国内外灾难心理救援的现状,提出我国在灾难心理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灾难心理救援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灾难心理救援研究和灾难心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

    灾难心理救援灾难心理研究灾难救援

    我为什么学得这么累——学生学习心理探讨

    贾素萍
    4-6页

    健康教育对表阿霉素化疗骨肉瘤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观察

    黄冬梅布林白乙拉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表阿霉素化疗骨肉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0例骨肉瘤术后表阿霉素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全部病例接受表阿霉素90 mg/m2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采用SCL-90自测量表及Zung编制的焦虑/抑郁自平量表测定并比较两组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态度,偏执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骨肉瘤患者表阿霉素化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骨肉瘤表阿霉素健康教育心理状况

    从流行病学研究高血压护理的一点尝试

    林群先
    9-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例对照研究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可追溯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高血压,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在从流行病学研究高血压护理的一点尝试得出高血压保健与防护的一些措施.

    流行病高血压护理尝试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状监测的必要性

    霍桢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病人入院后心理状态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针对住院患者使用SCL-90进行入院心理评估,再对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继续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评估,同时其余住院患者继续使用SCL-90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患者的心理问题,提早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治疗,以促进患者躯体疾病的康复.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增加,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及时对有明确诊断的情绪及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可早期发现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躯体疾病的康复.

    长期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监测SCL-90汉密顿焦虑汉密顿抑郁

    甲胎蛋白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白蛋白的影响

    杨列永苏军鲁荣华
    12-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白蛋白恢复与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了解甲胎蛋白与肝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36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病人按甲胎蛋白的高低分为低AFP组和高AFP组.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0、1、2、4、6月白蛋白的变化.分析AFP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6月后,代表肝脏合成功能的白蛋白有明显变化,高AFP组的白蛋白升高的程度明显大于低AFP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蛋白升高的程度与AFP的高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甲胎蛋白是影响肝脏合成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AFP可能是肝脏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

    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白蛋白甲胎蛋白

    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行为、防御方式机制研究

    龚昌海童芳陈仁德刘鹏...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人的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生物学过程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但临床慢性失眠症治疗仍困难,主要是未能解决与精神因素有关的许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目的了解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防御机制,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行为特征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72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测试.结果:①慢性失眠症组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过度关注睡眠、过分担忧失眠后果)、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多梦、梦呓等)和夜间焦虑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睡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慢性失眠症患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成熟防御方式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间防御方式无显著差异,掩饰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存在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焦虑,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且掩饰自己的思想倾向.改变患者对睡眠过度忧虑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患者建立起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有利于对睡眠的治疗.

    失眠症防御机制心理治疗

    襄阳高职毕业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因素分类探索

    张勤国
    15-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某学院2007级316名高职学生(男64人、女25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存在自杀的可能原因排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8),但都是心理抑郁为主;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P>0.05).结论:学生心理应激强度过大问题相当严重,预防自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

    高职学生心理应激强度自杀

    对医患和谐沟通在银屑病诊治中的认识和探讨

    荆夏敏吴刚
    16-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关系始终贯穿于诊断和治疗的始终,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不仅促进医患关系和治疗效果,而且能遏制医疗纠纷的产生或激化.笔者就银屑病治疗研究中对于医患关系的体会做了简要介绍,对医患沟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意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普遍存在的医患矛盾的化解与把握,特别是对于处理银屑病和银屑病患者的医患关系有所启发,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疾病康复治疗开拓思路.

    银屑病医患关系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