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阿胶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薛朝福南宇宏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阿胶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胶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症状和体征均改善,两组Hb及HCT均有显著性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促红素联合阿胶治疗血透患者贫血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促红细胞生成素阿胶肾性贫血

    全息生物场网络理论初探

    刘炳初
    211-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人体生物场及量子场论的最新成果,结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医理论,在谈荣清老人所发明"正字五画道德诊疗法"治愈大量疑难病患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息生物场网络理论"假说:1.人是人体全息生物场与肉体的复合体.2.人体生物场可分为阴性和阳性生物场,又可分为正性和负性生物场,阴阳生物场随性别、人体部位、时空、家庭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呈现阴阳极性的相对性变化,正负生物场随道德心理行为的改变而呈现有序无序、能量高低的变化.3.全息生物场内连人体各脏器系统,外与父母祖辈六亲、社会及天地万物相连.4.不同的正向道德心理行为激发聚集不同的正性生物场,不同的负向道德心理行为激发聚集不同的负性生物场.改善道德心理行为可削弱乃至清除负性生物场、强化正性生物场进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

    生物场疾病健康

    压疮治疗护理新进展

    陈淑霞
    21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从早期病理生理学角度的研究,到近年力学因素的研究,发展至最新的生物学技术的研究,逐步完善了压疮形成的机制,为压疮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压疮护理进展

    浅谈高龄疗养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会

    刘春艳
    214页

    高龄疗养员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中西医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对策

    陈淑霞
    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40例带状疱疹患者行中西医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整体护理贯穿于治疗的始终.结果:10天后患者痊愈28例,痊愈率70.0%,显效12例,有效率100.0%,后遗神经痛1例,发生率2.5%.结论:中西医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可大大提高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半导体激光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护理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护理

    罗锦
    216页

    老年痴呆预防护理

    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陈伟萍
    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2010年在我院门诊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94例患者,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9例,显效27例,有效9例.结论: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梨状肌综合症中医手法治疗

    肺癌患者放疗治疗的护理体会

    史学琴刘玉香
    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8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食管反因,肺部反因,经处理后好转,治疗顺利完成.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肺癌放疗护理

    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代琳琳杨喜山
    219-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男63例,女27例,年龄 45~88(平均 61.61±14.97)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培哚普利组(P组)、缬沙坦组(V组)和联合治疗组(P+V组)各30例,疗程为2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NT-proBNP、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心率均减慢(P均<0.05),动态血压监测白天与夜晚血压均下降(P均<0.0001),P+V组与P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LVMI(P均<0.01)和血浆NT-proBNP(P均<0.0001)均降低,P+V组与P、V组比较LVMI下降更明显(P<0.005,P<0.05),NT-proBNP下降更明显(P均<0.05).血钾较治疗前升高(P均<0.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组与V组、P+V组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血尿素氮(P<0.05)和血肌酐(P<0.01) 均降低,组间比较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V组、P+V组与P组比较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独治疗相比,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及逆转CHF患者的左心室重塑,降低血浆NT-proBNP,是安全有效的.

    培哚普利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塑血浆NT-proBNP

    易误诊为心血管病的综合症及发病机理探讨

    孙芸
    221,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