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金钱草中总黄酮含量的价值分析

    刘文敏刘祥林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定测定广金钱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广金钱草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量,用亚硝酸盐、硝酸铝、氢氧化钠作为显色剂,用芦丁作为对照品.结果:芦丁在4.4 μg 每毫升到53.1 μg 每毫升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7,r 为0.9999,RSD是4.5%,平均回收率是100.2%.结论: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广金钱草中总黄酮进行测量,操作比较简便,结果比较准确,并且重复性好,在实践中可作为广金钱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小儿经络按摩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研究

    项雪英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经络按摩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2011 年4 月~2011 年11 月本院出生的新生儿 2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包床护士实施小儿经络按摩,比较两组新生儿排清胎便时间、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每日小便次数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排清胎便时间、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每日小便次数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病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儿经络按摩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经络按摩新生儿胆红素

    骨关节炎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封芳王春英
    105-106页

    妊娠晚期应用催产素引产与头位难产关系的临床观察

    雷延兰
    105-105页

    妊娠晚期催产素头位难产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符少文
    10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对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80 例不同程度的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直接使用中药的方式,而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所需的时间较观察组低,且两组均无副作用,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式,能够缩短疗程,具有明显的疗效.

    中药针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胃食管反流病768例

    罗晓骁
    10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相关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6 月-2011 年5 月我科25687 人次的门诊患者,对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GERD 患者768 例,约占(768/25687)3%.其中咽炎422 例,喉炎236 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36 例,鼻炎24 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50 例.常见症状是:咽痒、咽堵、咽烧灼感;声嘶、刺激性咳嗽(包括哮喘);口苦、口臭、口干;鼻塞、流涕;(小儿)听力下降;打鼾;伴随GERD 的症状是:打嗝、胸骨后疼痛不适,烧心和反流;只给予正规的治疗GERD.结果:治愈672 例占87.5%(672/768);好转有36 例占4.7%(36/768);无效有60 例占7.8%(60/768).结论:GERD 在耳鼻咽喉科的表现多样,且有时会因耳鼻咽喉科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是耳鼻咽喉科一些疾病的常见病因.只要给予正规的治疗GERD,就会很好的疗效.

    胃食管反流耳鼻咽喉症状

    多囊卵巢的自动检测分析

    王红梅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根据已有的先验知识可以感知、识别各种目标.在对多囊卵巢的自动检测中也需要类似的先验知识.在对小囊胞的检测中,可以通过排出自适应形态滤波的斑点噪声,自动选择候选囊胞及其感兴趣区域与基于生长目标的自动检测等来获取识别卵巢囊胞的实验结果.

    多囊卵巢自动检测

    CT 动态增强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朱志嫦庄伟雄郝敬军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 动态增强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20 例,其中肝癌68 例,肝血管瘤42 例,肝囊肿10 例,全部经肝脏病理证实.对照组使用普通CT、B 超等传统检测方法,观察组使用动态增强CT 检测.比较两组肝脏疾病的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60 例患者,肝癌32 人,实际检出29 例,占90.6%,肝血管瘤22 人,实际检出21 人,占95.5%,肝囊肿6 人,实际检出6 人,占100%;对照组60 例患者,其中肝癌36 人,实际检出17 人,占47.2%,肝血管瘤20 人,实际检出12 人,占60%,肝囊肿4 人,实际检出3 人,占75%.观察组的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肝脏疾病检测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设备的检测效果,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切实的依据,早期检测出肝癌等严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CT动态增强肝癌肝血管瘤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陈威
    109-109页

    院内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胡珍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 例慢性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 例)和对照组(35 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介人院内护理干预,包括情感、心理、技能等多方面,连续进行8 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并评定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结果:8 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有显著性差异,阴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院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长期入院造成的技能情感缺失,恢复其社会功能,有效协同药物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疾病护理干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