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急性期血清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钟丽珍王剑锋赵华徐涛...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IL-10 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 天内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50 名)、脑出血组(30 名)及健康对照组(30 名).IL-10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于发病3 天内、7 天、14 天抽血检测,健康对照组抽血检测1 次.结果:脑卒中组血清IL-10 水平在发病3、7、14 天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不同时期IL-10 水平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炎细胞因子IL-10 在脑卒中急性期明显增高,参与了卒中炎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脑卒中炎症IL-10

    交通事故死亡的法医检验

    周芳徐君荣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尸体检验情况,简单描述了道路交通事故常见的致伤方式和损伤形态及根据致伤方式和损伤形态来分析交通事故死亡的死因,为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提供证据.

    法医病理交通事故死亡致伤方式死因

    320例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分析

    但东梅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32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98 例(30.63%),冠心病81 例(25.31%),风湿性心脏病48 例(15.00%),肺源性心脏病38 例(11.88%),心肌病34 例(10.63%),退行性瓣膜病21 例(6.56%).结论:房颤重点是与上述疾病密切相关,为此,控制房颤关键应控制上述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

    心房颤动发病原因临床分析

    现代化管理人事档案的必要性

    丁丽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必要性

    3km长跑训练致运动性血尿5例分析

    罗云虎陶成玉张瑞敬胡前...
    13-13页

    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杨兴霞
    14-15页

    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研究

    许世申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运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对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 例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37 例.分别采用泼尼松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B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 组;治疗过程中发热症状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 组;甲状腺疼痛和肿大的消失时间明显早于A 组;在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率明显低于A 组;在治疗前后的ESR 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 组.结论:运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对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亚急性甲状腺炎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

    刘文阁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做一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 年7 月-2012 年2 月确诊的58例外伤后急性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8 例患者好转26 例,死亡32 例.结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之间发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手术等结合治疗.

    外伤弥漫性脑肿胀发病机制治疗

    抗氧化损伤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

    慕少英曹连芬蒋玉荣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HB 患者抗氧化损伤治疗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80 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的变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肝功、HBV DNA 、HBeAg 及HBsAg 定量的变化,15 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CHB 患者血清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阿德福韦酯(ADV)加水飞蓟宾、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HBV DNA 有效抑制及ALT 复常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ADV 组(P<0.05).结论:抗氧化损伤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HB 患者的氧化-抗氧化平衡障碍,抗病毒治疗中适当应用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提高抗病毒疗效.

    肝炎乙型慢性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抗病毒疗效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护理纠纷的防范和对策

    周清芳
    1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