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张红丽

月刊

1007-8231

xlyszz@163.com

010-52580685,52580688,57462220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77信箱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Journal Xinli Yeshe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钱晓云李瑜璟李海虹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科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并且护理效果的好坏还将直接与患儿的身心健康有关,因此,它不但引起了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更被患儿及其家属看成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确保其护理安全,就必须增强儿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程度上排除掉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同时强化对各个护理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本文主要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出切实有效的干预对策.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对策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护理分析

    任小伶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的临床护理手段,探析其应用效果,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与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09年3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7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我院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针对78例患者,我院采取抗炎与止血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常规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与出院指导,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消化内科收治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后,除了积极进行抗炎与止血等治疗,还应该辅以常规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在内的全面性护理干预,才可以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在临床领域,上述护理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儿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探讨与研究

    钱晓云马晓燕李海虹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在实践中对家长及患儿的正确心理护理,更好的在儿科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最终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采取与患儿家长谈话、交流、观察等正确得对患儿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满足了患儿家属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论: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科心理护理儿科护理探讨研究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沈璐璐张红琴许艳飞
    15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应用胺碘酮对合并患有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合并患有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结论:应用胺碘酮对合并患有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胺碘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护理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孝丽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本服务中心8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和心理健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水平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因子和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糖尿病社区个性化心理干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苏春燕
    15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量表,MCMQ)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和MCMQ各因子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CMQ中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干预脑梗死心理健康

    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孙芳鸣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亲情护理这种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比较这种护理模式和传统的护理模式之间的效果差别.方法:选取在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在我院的心胸外科中住院的4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心胸外科中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而观察组中的24例则采取亲情护理的模式.在护理前耐心为患者讲述护理过程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药物的使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体温测试,心理护理等.根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住院的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等几个方面,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采用亲情护理方式,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院护士展开护理工作,态度很积极,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从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来看,观察组有3例,占12.5%,对照组中有8例,占33.3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两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为(43.29±11.23)小时,对照组为(32.12±8.79)小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中采用亲情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明显,患者身体恢复快,值得推广.

    亲情护理模式心胸外科应用分析护理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

    孙菊梁艳平
    15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内科作为高医疗风险科室之一,如其护理工作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提高护理水平对于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已成为广大内科医护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其自身角度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对策

    护理干预对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和患者心理的影响

    孙艺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和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6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自我护理等,观察两组疗效和心理变化.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但干预组降低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心力衰竭左西孟旦护理干预疗效心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孙运芳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造成机体严重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短时间内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缺氧性疾病,最终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无力、嗜睡、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快而多汗,重者可出现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甚至出现迟发性脑病或死亡.

    急救处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