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与行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沈德立

双月刊

1672-0628

psybeh@mail.tjnu.edu.cn

022-23065320 23065322

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吴家窑大街57号增1号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106#信箱

心理与行为研究/Journal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暴力词与情绪词在词汇特征和认知加工中的差异

    张旭亮谢琅殷舒琦余可可...
    28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力词与情绪词存在一定联系,但两者的差异还需做进一步探讨.研究 1 采用词汇评定任务考察两者的词汇特征差异,结果显示,与情绪词相比,暴力词的愉悦度、优势度、趋向度和熟悉度更低,唤醒度、攻击性和伤害性更高.社会情绪性和唤醒度是评价和区分两者更为综合的指标.研究 2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类别判断任务考察两者的认知加工差异,结果显示,两者的反应时存在差异,并受到实验任务的调节.综合来看,暴力词与情绪词在词汇特征和认知加工上均存在不同.基于情绪二维模型提出的暴力词双维度模型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暴力词的特殊性.

    暴力词情绪词词汇特征社会情绪性认知加工

    习得年龄和累计频率对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

    巫金根郭梅华于棋王冰然...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五年级小学生在三项汉字识别任务中识别习得早-高频字、习得早-低频字、习得中-低频字和习得晚-低频字的习得年龄效应与累计频率效应.结果发现:(1)语音范畴判断任务和汉字命名任务存在习得年龄效应,ln(习得时长)能预测这两项任务的反应时;(2)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和汉字命名任务存在累计频率效应,ln(频率值)能预测这两项任务的反应时.研究结果支持语音完整性假设和网络可塑性假设,不支持累计频率假设和语义假设.

    习得年龄累计频率儿童汉字识别

    助记线索对自我和他人回忆成绩的影响及元认知监测

    贾宁陈星代景华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设置二人结组记忆与元认知监测任务,考察了助我线索(实验 1)和助他线索(实验 2)对回忆成绩的影响及元认知监测.结果显示:(1)生成助我线索和助他线索,编码强度是相同的,但个体生成的助我线索和助他线索都对自我回忆更为有效;(2)相对于助我线索,助他线索更能提高他人回忆成绩;(3)个体的自我监测较为准确,但监测他人出现了高估.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提出并证实了助记线索影响回忆成绩的双过程假说.第二,个体生成线索后主要是以编码流畅性为线索进行元认知监测,导致自我监测准确性较高,而监测他人的准确性不高.

    助记线索回忆成绩元认知监测

    道德概念中的水平空间隐喻效应探究: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赵欣璐林俊菲刘拓
    312-319,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的水平空间隐喻是以左右空间位置概念为始源域向以抽象道德概念为代表的目标域映射的过程.研究设置两个实验,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层面对该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词汇类型与呈现方位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右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左侧)和不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左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右侧)下,脑电成分P300、N200 和N400 的激活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汉语道德概念词中可能不存在水平空间隐喻效应,个体不会以左右位置为参照表征道德概念.

    道德概念水平空间概念隐喻事件相关电位

    初中生受侵害与攻击类型的转变模式:近墨者黑?

    林丹华曹娟申子姣张月...
    320-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1135 名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与潜在转变分析方法考察了受侵害与攻击的类型与转变情况,以及朋友的受侵害与攻击、友谊质量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受侵害与攻击在两个时间点上均分为 4 种类型(即"未卷入组"、"高受侵害低攻击组"、"中受侵害高攻击组"和"中受侵害低攻击组"(第一个时间点)/"高受侵害高攻击组"(第二个时间点).受侵害与攻击类型随着时间推移兼具稳定性与转变性.(2)朋友的高受侵害水平会促进初中生由"未卷入组"向"高受侵害低攻击组"转化;朋友的高攻击水平会促使初中生由"未卷入组"向"中受侵害高攻击组"和"高受侵害高攻击组"转化.(3)高友谊质量会加强朋友的受侵害水平所带来的影响,而低友谊质量会加剧朋友的攻击水平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初中生受侵害与攻击变化模式多样性的理解,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方案.

    受侵害攻击初中生友谊转变模式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多重家庭因素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

    杨华耕孙芳李欢欢
    329-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 1043 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多重家庭风险和保护因素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特定组合模式,以及非适应性认知在多重家庭因素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因素与网络游戏成瘾的联合模式存在三种类型:"父母联合低风险-高支持-低成瘾组"、"父母冲突忽视-低支持-高成瘾组"以及"父母联合高风险-低支持-高成瘾组";(2)非适应性认知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在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中,应重视家庭环境中的多重风险和保护因素的关键作用,通过降低父母婚姻冲突、亲子冲突和提高父母支持水平减少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非适应性认知,从而降低成瘾风险.

    多重家庭因素网络游戏成瘾非适应性认知潜在剖面分析中学生

    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大学生的回音适应行为表现

    杨权牛更枫孙晓军
    338-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窄化(回音室效应)现象日益突出并带来消极影响,但人们会采取回音适应行为以应对或消除信息窄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回音适应行为表现可能与其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有关.研究基于身份资本假设与I3 行为主义框架探究并解释这一问题.使用问卷法对 366 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处于自我同一性完成状态的大学生,回音适应行为得分最高,转变状态下次之,弥散状态下最低;信息过载和感知效用解释了弥散状态大学生的回音适应行为;身份气泡强化和感知效用解释了转变状态下大学生的回音适应行为.结果表明,弥散状态个体采取回音适应行为可能与无效而过载的信息推荐有关;转变状态个体采取回音适应行为可能与信息推荐为建立"身份气泡"机制提供了有效信息有关.

    自我同一性回音适应行为信息过载身份气泡强化感知效用

    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徐慧艳王小英
    346-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 3~6 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 1410 名二孩家庭的3~6 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胞关系可以分为磨合成长型(48.94%)、相对和谐型(47.09%)和矛盾冲突型(3.97%)三种类型;(2)儿童个体心理理论以及亲子关系亲密性越高,亲子关系冲突性越低,其同胞关系类型更倾向归属于相对和谐型.

    同胞关系心理理论亲子关系潜在剖面分析3~6岁儿童

    青春前期消极同伴关系与冲动性:三次重复测量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黄林辉陈圆圆朱键军张卫...
    354-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旨在探索青春前期消极同伴关系(越轨同伴交往和欺凌受害)和冲动性之间的纵向关系.使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和简式UPPS-P冲动行为量表对广东省和山东省1987 名初中生开展 3 个时间点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前测的消极同伴关系对后测的冲动性预测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前测的冲动性对后测的消极同伴关系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青春前期,冲动性对消极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控制自身的冲动倾向.

    越轨同伴交往欺凌受害冲动性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完美主义与中学生学业倦怠的纵向关系及自我宽容的中介作用

    杨卓贾榕林瑶张宝山...
    363-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中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宽容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 427 名中学生进行了历时 1 学期的 3 次追踪测试(分别标记为T1、T2 和T3),采用交叉滞后分析和纵向中介分析考察了中学生不同类型完美主义和学业倦怠的关系以及自我宽容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倦怠存在相互正向预测作用;(2)T1 消极完美主义可以负向预测T2 自我宽容,T2 自我宽容可以负向预测T3 学业倦怠;(3)T2 自我宽容在T1 消极完美主义和T3 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消极完美主义对中学生的学业倦怠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自我宽容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有效干预中学生学业倦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完美主义自我宽容学业倦怠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