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氨酸锰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卢建张欣江栋材马猛...
    21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氨酸锰对产蛋后期蛋鸡盲肠微生物和产蛋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70周龄海兰褐蛋鸡7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锰源(实测锰含量为21.77 mg·kg-1),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0 mg·kg-1锰的一水硫酸锰以及40、80和120 mg·kg-1锰的甘氨酸锰(实测锰含量分别为144.46、57.84、96.97和135.59 mg·kg-1),试验期12周(70~82周龄).结果表明,40 mg·kg-1锰的甘氨酸锰饲粮组蛋鸡77~82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20 mg·kg-1锰的一水硫酸锰组和80 mg·kg-1锰的甘氨酸锰组(P<0.05),添加甘氨酸锰对70~82周龄产蛋率有增加的趋势(P=0.071),对70~82周龄其它产蛋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蛋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120 mg·kg-1一水硫酸锰组(P<0.05),OTU数量最多,表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属水平上Top 10的菌属追溯到门水平上,120 mg·kg-1 一水硫酸锰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8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P<0.05);120 mg·kg-1一水硫酸锰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Fir-micutes 苞菌科(Selenomonadaceae),8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差异菌分析发现,4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盲肠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20 mg·kg-1一水硫酸锰组(P<0.05),8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马赛菌属(Massilia)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120 mg·kg-1 一水硫酸锰组(P<0.05);与4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相比,80 mg·kg-1和120 mg·kg-1甘氨酸锰饲粮组有益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Lactobacillus和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有害菌Campy-lobacter 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40 mg·kg-1锰的甘氨酸锰可以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增加有益菌丰度和参与代谢过程的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试验后段(77~82周龄)蛋鸡产蛋性能.

    甘氨酸锰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微生物

    饲喂青贮黄梁木代替青贮玉米川中黑山羊肝转录组的表达分析

    张德安杨若渚刘杰刘德武...
    23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饲喂青贮黄梁木替代50%青贮玉米的川中黑山羊肝转录组测序中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及其靶基因,挖掘饲喂青贮黄梁木影响川中黑山羊肝代谢的关键基因,从而探究青贮黄粱木的饲喂效果.试验共选取6只雄性健康川中黑山羊[5月龄,平均体重(21.07±4.05)kg]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青贮黄梁木替代50%青贮玉米组,对照组为青贮玉米组.试验期间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进行饲喂.于试验期的最后1d对山羊进行屠宰并取其肝,提取肝组织的RNA,构建文库后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以P<0.05为阈值筛选出差异mRNA和lncRNA,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靶向关系网络.再从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中各随机选择3个基因,采用RT-qPCR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有1 696个,其中943个上调,753个下调;差异表达lncRNA共有33个,其中22个上调,11个下调.结合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与差异表达mRNA的交集基因的富集分析发现,NDUFA10、NDUFB11、NDUFS5参与肝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如多糖代谢过程、葡聚糖分解代谢过程、纤维素分解代谢等.结合lncRNA靶基因预测发现,GSTA3、GSTA4基因参与肝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如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及细胞色素P450对异源物质的代谢等代谢通路.本研究发现,在饲喂青贮黄梁木川中黑山羊的肝组织中,NDUFA10、NDUFB 11、NDUFS5以及GSTA3、GSTA4等可能从营养物质代谢和毒素代谢等方面影响肝功能.

    青贮黄粱木川中黑山羊lncRNAmRNA

    鸟苷酸结合蛋白GBP1和GBP2抑制猪轮状病毒体外复制

    陈姝宇朱雪蛟周金柱陶然...
    24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1(guanylate-binding protein-1,GBP1)、鸟苷酸结合蛋白2(guanylate-binding protein-2,GBP2)的全长、片段、GTPase酶活性对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复制的影响.以猪肾细胞cDNA和GBP1、GBP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出GBP1、GBP2基因的全长和截断体(G、M、E、ME区),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在恒河猴细胞(MA104)细胞上过表达或沉默GBP1、GBP2基因,探究对PoRV复制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时间点,筛选GBP1、GBP2对PoRV复制产生影响作用的时间点.应用泛GTPase酶抑制剂(CID-1067700)探究GBP1、GBP2的GTPase酶活性对PoRV的作用.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病毒毒价测定等方法检测GBP1、GB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抗病毒功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DNA3.1(+)-GBPl-HIS 和 pCDNA3.1(+)-GBP2(47aa-592aa)、(131aa-592aa)-HIS 重组质粒,经验证能够表达.PoRV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能显著促进GBP1、GBP2基因表达上调.过表达GBP1、GBP2基因能显著抑制PoRV复制,沉默GBP1、GBP2基因的表达能显著促进PoRV复制.成功构建并表达了 GBP1、GBP2蛋白的G、M、E、ME结构域截断体.过表达截断体基因发现GBP1、GBP2的G区域抑制PoRV的复制.通过泛GTPase抑制酶活性,发现GBP1、GBP2抑制PoRV复制需要依赖GTPase酶活性.GBP1、GBP2蛋白能够抑制PoRV的复制,该抑制作用依赖GBP蛋白GTPase酶活性区域.研究结果为PoRV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研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猪轮状病毒GBP1GBP2抗病毒结构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及其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效应

    宋雯妍张瀚文吴澳迪张丽燕...
    258-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5 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并探究其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效应.使用原核表达系统将PRRSV-GP5蛋白大量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使用所获的重组GP5蛋白免疫羊驼,并于第0、14、28、42天时采血,检测羊驼体内抗体效价后分离全血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后使用巢式PCR扩增出重链抗体可变区(VHH)片段,并与pCANT-AB-5E载体相连后转化入TG1感受态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GP5-VHH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经连续三轮特异性噬菌体的筛选与富集后,淘选出与PRRSV-GP5蛋白高结合力的纳米抗体,通过间接ELISA方法鉴定其反应原性,后将所获的纳米抗体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利用Lipofectamine3000转染至Marc-145细胞内,与PRRSV分别共孵育0、24、36、48、60、72 h,以探究所筛针对PRRSV-GP5蛋白的纳米抗体于胞内对病毒复制与转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对PRRSV-GP5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得到浓度为2.16 mg·mL-1的重组蛋白,对羊驼三次免疫14 d后,其体内抗体效价高达1:819 200,构建GP5-VHH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库容量达2.93× 107 CFU·mL-1,插入率为98%.经对噬菌体抗体文库连续三轮淘选富集后,最终获得2株不同氨基酸序列的纳米抗体.间接ELISA结果显示,2株纳米抗体均与PRRSV-GP5蛋白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将2株纳米抗体转染至Marc-145细胞内,它们分别于36与60 h时显著阻碍PRRSV的复制与转录,展现出了较好的阻碍病毒复制的能力.本研究首次筛选出针对PRRSV-GP5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且经验证所筛纳米抗体具备抑制PRRSV在细胞内复制的能力,研究结果为抗PRRSV新型药物的研发奠定了试验依据与物质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复制

    猪肺炎支原体解螺旋酶RuvA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活性鉴定

    谢青云邢蕙萱于岩飞袁厅...
    27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肺炎支原体的持续性感染问题频发,同源重组介导的抗原变异扮演重要角色.解螺旋酶RuvA调节霍利迪连接体变构是参与同源重组的关键步骤.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原核表达猪肺炎支原体解螺旋酶RuvA重组蛋白,鉴定其DNA结合活性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试验通过分子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1a-RuvA,经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RuvAMhp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RuvAMhp多克隆抗体,再利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试验进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验证;利用凝胶迁移试验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RuvAMhp的DNA结合活性;利用凝胶迁移试验结合Western blot试验鉴定RuvAMhp的寡聚特性.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RuvAMhp重组蛋白约为26 ku;制备的抗RuvAMhp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6 00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RuvAMhp具有较强的DNA结合活性,对霍利迪连接体的亲和力高达624.4 pmol·L-1(KD),并且主要以八聚体形式与其形成稳定复合物.通过Ru-vAMhp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活性鉴定,为后续探索RuvA调解同源重组介导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变异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猪肺炎支原体解旋酶RuvADNA结合多克隆抗体

    牛支原体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S组件MbBioY摄取外源生物素的功能分析

    陈启伟权衡陈胜利刘东慧...
    28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支原体(M.bovis)感染与生存依赖于外界微环境提供的各类营养代谢因子.开展M.bovis外源生物素摄取的机制研究,将对M.bovis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M.bovis PG45 MbBioY(MBOVPG45_0349)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对接分析,筛选M.bovis PG45 MbBioY突变株,比较PG45和PG45ΔMbBioY的生物素敏感性,异源构建MbBioY功能性克隆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PG45染色体上存在一种崭新的生物素膜转运蛋白,全长996 bp,GC含量30.95%,蛋白长度为332个氨基酸,是由7个跨膜结构域组成的能量偶合因子(ECF)转运蛋白S成分MbBioY.进一步验证后发现,当M.bovis缺失MbBioY会影响其生长,表现出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的表型.通过异源敲入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大肠杆菌MG1655,表明MbBioY单独存在时,就能够恢复生物素代谢营养缺陷大肠杆菌缺失株的生理功能.初步证明,MbBioY编码的是能量偶合因子(ECF)转运蛋白的S成分具有摄取外源生物素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将补充细菌生物素代谢调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M.bovis的有效防控提供独特视角.

    牛支原体能量耦合因子转运体生物素转运

    广东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陈玥彤刘晓涵王芷洋赵宇馨...
    290-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进行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分离,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本研究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的带菌死胚卵黄组织中分离禽支原体,通过菌落观察、血清学试验、16S rRNA支原体通用引物序列鉴定等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将分离的毒株对鸡胚和SPF鸡进行攻毒试验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显微镜下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平板凝集试验显示其与MG阳性血清有凝集反应,与MS阳性血清不反应;16S rRNA序列测序发现各分离株与MG相似性达99.9%,因此确定分离株为MG.将各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胚,结果显示感染鸡胚大多于临近出壳时死亡;感染3周龄的SPF鸡,3周后解剖发现鸡气囊发生显著病理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对盐酸沃尼妙林、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及泰妙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呈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综上,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成功分离到5株MG分离株,各分离株均可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鸡胚死亡,对SPF鸡可引起典型的气囊炎症状,且对多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MG的分离鉴定及用药选择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方法及指导,为MG攻毒模型建立提供了研究基础.

    鸡毒支原体死鸡胚分离鉴定致病性药物敏感性

    基于黏膜sIgA抗体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早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白昀谢青云欧阳伟甘源...
    300-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因采血引起交叉感染风险、抗体转阳滞后影响检测敏感性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无创采样且可实现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对于在临床上ASFV感染的诊断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工合成的方式构建了 pFastbac1-P30-His重组表达载体,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SUMO-P30),用Ni柱亲和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一种以猪口腔液中黏膜sIgA抗体为靶标的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真核重组表达的P30蛋白(SUMO-P30)约为47 ku,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优化确定了 ELISA最佳反应条件:包被量为1.0 μg·mL-1,5%脱脂乳为最佳样品稀释液,与待检口腔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2∶8,样品反应时间为120 min,鼠抗猪IgA-HRP最佳稀释度为1∶5 000,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该方法检测ASFV感染口腔液抗体效价可达1∶32,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黏膜抗体阳性口腔液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和ASFV商品化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感染ASFV强毒株或人工致弱株后同一头猪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液和血清样品,口腔液中黏膜sIgA抗体在感染后3~5 d S/P值就显著提升,而血清抗体在监测期内未检测到转阳.检测人工感染或同圈感染自然变异株后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液和血清样品,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37.5%,总符合率为61.5%.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需采血,以口腔液为样品的ASFV黏膜sIgA抗体ELSIA检测方法,可实现ASFV感染的无创、早期、敏感诊断,为ASF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补充.

    非洲猪瘟sIgA抗体ELISA早期诊断

    钙结合蛋白S100A4对BCG感染THP-1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刘悦阳李梦媛聂雪伊马亚博...
    31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后,钙结合蛋白S100A4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以感染复数为10:1的BCG感染THP-1细胞不同时间,用Western blot检测S100A4和LC3 Ⅱ的表达,以确定最佳感染时间,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变化.在BCG单独感染或与S100A4小干扰RNA共处理THP-1细胞12 h后,采用qRT-PCR检测S100A4及自噬相关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Ⅱ,LC3 Ⅱ)、自噬相关蛋白 7(autoph-agy-related gene 7,Atg7)、Beclin-1 在 mRNA 水平上的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 S100A4、LC3Ⅱ、Atg7、Beclin-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mRFP-GFP-LC3检测自噬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mRFP-LC3和mRFP-GFP-LC3点状聚集.结果显示:在BCG感染THP-1细胞不同时间后,S100A4和LC3 Ⅱ在蛋白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12 h时表达最高(P<0.001),且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上,与siNC组相比,siNC+BCG 感染组 S100A4、LC3 Ⅱ、Atg7、Beclin-i 的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当 BCG 和siS100A4 共处理后,S100A4、LC3 Ⅱ、Atg7、Beclin-1 在 mRNA 水平的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P<0.001)下调;在蛋白水平上,与未感染组相比,S100A4、LC3 Ⅱ、Atg7、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BCG和siS100A4共处理后,S100A4、LC3Ⅱ、Atg7、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减少(P<0.001);与未感染组相比,BCG组自噬体的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siS100A4+BCG组与siNC+BCG组相比,自噬体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S100A4对BCG感染巨噬细胞诱导的自噬具有调控作用,S100A4能够促进BCG诱导的THP-1细胞自噬.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自噬S100A4THP-1细胞

    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素的分离、表达及稳定性分析

    于秀菊张敏爱胡燕姣朱芷葳...
    32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所产细菌素,并分析重组表达后的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牛津杯扩散法筛选羊驼粪便中高产细菌素的芽孢杆菌;借助16S rRNA鉴定分离菌;采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SDS-PAGE、质谱分析等技术获得细菌素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细菌素进行体外表达,并利用牛津杯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是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SXAU18,其可产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细菌素;枯草芽孢杆菌SXAU18所产细菌素可能是分子量为10~20 ku的DarA蛋白和两种未知蛋白,属于类细菌素的范畴,将未知蛋白分别命名为BLIS SXAU181和182;经原核表达的BLIS SXAU181和182 主要以可溶性上清蛋白形式表达,纯化后为单一条带;重组BLIS SXAU181蛋白没有抑菌活性,重组BLIS SXAU182蛋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人工胃液和肠液的的特性.综上,本研究从枯草芽孢杆菌SXAU18分离到具有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活性的细菌素,且重组表达后的BLIS SXAU182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和稳定性.

    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素分离表达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