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草查尔酮A与三种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周文惠包红霞王俊豪黄远玲...
    33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单体与抗生素联用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小鼠的影响.本试验以甘草查尔酮A(licorice chalcone A,LCA)为代表药物,探究LCA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和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确定与中药单体LCA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测定了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杀菌曲线、溶血试验、滑动试验以及对小鼠的气性坏疽治疗效果,比较不同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与LCA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克林霉素(clindamycin,CLDM)、四环素(tetracycline,TCN)、替米考星(tilmicosin,TMS)三种抗生素与LCA有协同作用.根据杀菌曲线结果显示,8 μg·mL-1 LCA和16 μg·mL-1TMS几乎可以完全杀灭产气荚膜梭菌;2 μg·mL-1 LCA与2 μg·mL-1 TMS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细菌的溶血性,溶血几乎完全被抑制(溶血定量为9.08%).值得注意的是,LCA对细菌的迁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菌毛介导的运动性,与TMS联用后其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动物体内试验结果表明,CLDM单独使用时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显著;TCN和TMS分别与LCA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指数为0.375),同时治疗时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果.因此,在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时,TMS与LCA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药物使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

    甘草查尔酮A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替米考星四环素克林霉素

    黄芪影响缺氧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PI3K-AKT信号通路分析

    田启会张亮龙亚丽
    346-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黄芪对缺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黄芪冻干粉溶液低、中、高剂量(100、200和300μg·mL-1)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分化培养的BMSCs,通过高内涵实时成像系统观察BMSCs动态增殖情况及分化代数;进行无标记示踪模拟细胞运动轨迹,分析各组细胞运动速度、位移距离和路程的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低氧浓度条件下BMSCs增殖减慢、分化代数减少,运动速度减慢,位移距离和路程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活性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I3K和AK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氧组相比,黄芪冻干粉溶液干预后,能显著维持缺氧环境中BMSCs增殖和分化活性,运动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提高,p-JAK2、p-STAT3蛋白和PI3K、AKT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黄芪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缺氧条件下BMSCs的增殖活性.

    缺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黄芪增殖活性PI3K/AKT信号通路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马亚军焦智慧刘笑凝陆翔羽...
    35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 × 106 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中IL-18、IL-1β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GSDMD 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 kappa-Bp65,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ADSCs干预后,血清和肝组织中IL-18、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ASC、GSDMD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证明,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会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而ADSCs能够降低及改善这种肝损伤引起的组织细胞焦亡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腹腔镜小型猪

    回阳九针术对母猫绝育术后苏醒监测指标的影响

    范小雨米洁刘佳琦菅玉双...
    365-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回阳九针术对雌性猫绝育手术苏醒质量的影响,了解回阳九针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为针灸介入围手术期以保障麻醉安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临床上21例进行常规绝育手术的健康雌性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其中针刺组再分为正序组与乱序组,每组各7只,在动物完成手术后进行针刺处理并观察心血管及呼吸相关监测指标.结果显示:正序针刺后的猫恢复眼睑反射用时、恢复自主呼吸用时、恢复吞咽反射用时、首次抬头及首次站立用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在苏醒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正序针刺组手术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显著降低,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其体温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乱序针刺后的猫苏醒时长与对照组和正序针刺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苏醒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乱序针刺组手术猫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显著降低(P<0.05);与正序针刺组相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综上,回阳九针术正序针刺具有促进猫术后的快速苏醒,维护其心率、血压稳定,维持体温稳定作用,保障动物平稳苏醒.

    全身麻醉回阳九针术苏醒时间

    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血液氧化脂质组变化特征

    王瑞玲王雪妍王菲菲孔维怡...
    373-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血液氧化脂质组的变化特征角度阐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在宁夏某一集约化大型奶牛场,选取体况评分和胎次相近的产后7 d内患有子宫内膜炎的荷斯坦奶牛7头,治疗前视为试验组(E),治疗恢复后视为对照组(C).两组奶牛于晨饲前采集血液,制备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检测两组血浆中氧化脂质的含量,并采用脂质组学技术分析两组血浆氧化脂质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差异氧化脂质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E组血浆代谢轮廓较C组发生显著变化,10种氧化脂质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VIP≥1,FC≥2或FC≤0.5),其中4种上调,包括12-HEPE(羟基二十碳五烯酸)、5-HEPE、12-HETE(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4(S)-HDHA(羟基二十二碳六烯酸),6种下调,包括9,10-EpOME(环氧十八碳烯酸)、12,13-EpOME、11,12-EET(环氧二十碳三烯酸)、8,9-EET、14,15-EET、17(18)-EpETE(环氧二十碳四烯酸);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PPAR信号通路和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体内氧化脂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氧化脂质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PPAR信号通路和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代谢通路参与了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氧化脂质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发病机制

    非洲猪瘟病毒pE120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刘传霞王晓李雪雯鲍苗菲...
    38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衣壳蛋白pE120R,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其功能研究提供材料.以pCAGGS-Flag-pE120R为模板扩增pE120R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pE120R.将其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为可溶性pE120R蛋白,采用GST Beads纯化pE120R蛋白,免疫BALB/c小鼠,然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了 1株能够稳定分泌pE120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pE120R,并获得较高纯度的pE120R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结果显示,pE120R单抗能特异性识别HEK293T细胞转染质粒表达的Flag-pE120R蛋白和肺泡巨噬细胞(PAMs)感染ASFV后表达的pE120R蛋白.该单抗的结合位点在30~60aa区域,并且该单抗亚类鉴定重链为IgG2a.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可溶性的pE120R蛋白;制备了抗pE120R的单抗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深入探讨ASFV pE120R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非洲猪瘟病毒pE120R蛋白原核表达单抗隆抗体

    帕利亚姆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杨恒李占鸿宋子昂高林...
    395-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拟建立帕利亚姆病毒(Palyam virus,PALV)血清型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方法用于临床样本或媒介中PALV血清型鉴定.根据我国流行PALV毒株的基因节段2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PALV血清型特异型qRT-PCR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与重复性进行评估;以我国分离的28株PALV和90份核酸阳性血液样本评估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采集库蠓样本中携带的PALV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PALV血清型q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可检出核酸拷贝数下限在22至28 copies·μL.对28株PALV的qRT-PCR检测结果与病毒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对PALV不同感染阶段哨兵动物血液(90份)中的qRT-PCR鉴定结果与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一致;建立的方法可准确鉴定库蠓中携带PALV的血清型.本研究建立的PALV血清型qRT-PCR定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强、敏感性与重复性,可用于PALV感染动物与媒介中PALV血清型的鉴定,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帕利亚姆病毒血清型鉴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

    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王莹李佳康曾悦史开拓...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FCV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提供材料.本研究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FCV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对其进行一系列鉴定.结果成功获得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B110 MAb 3B11抗体类型鉴定其重链属于IgG1、轻链为κ链.MAb 3B11能与FCV-SH192发生特异性反应;小鼠腹水MAb 3B11对5株FCV毒株具有较高的ELISA效价;与5株FCV毒株具有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结合特性.本研究制备的MAb 3B11对FC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性及广谱识别性,为FCV诊断方法的优化、流行毒株筛选以及基础研究提供生物原料.

    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反应性

    牛诺瓦病毒和牛轮状病毒双重RA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李惠惠董可儿刘馨博张春晓...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牛诺瓦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的重组酶辅助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按照RAA引物探针设计原则,分别针对BNoV RdRp基因和BRV VP7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标准重组质粒,建立并优化RAA-LFD反应体系,同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评估,用建立的RAA-LFD法与PCR法、qPCR法分别对采集的168份腹泻犊牛的临床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20 min,39℃的条件下扩增目标片段,对BNoV和BRV敏感度均为103 copies·μL-1,与PCR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且与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无交叉反应,虽低于qPCR检测结果,但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试纸条的检测结果.综上所述,RAA-LFD法灵敏度较高、且简便、快速、同时不依赖于仪器、专业操作人员,适用于现场检测.

    牛诺瓦病毒牛轮状病毒重组酶介导扩增侧向流试纸条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周建浩王东方刘影王淑娟...
    41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PEDV(MK862249.1)M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可用于检测 PEDV 的荧光定量 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FQ-PCR)方法,将自行建立的 FQ-PCR方法的引物对/探针用来确定ddPCR方法;对ddPCR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自行建立的FQ-PCR方法在敏感性、重复性等方面均优于行标FQ-PCR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的FQ-PCR方法建立的ddPCR方法最低检测极限为0.15 copies·μL-1,敏感性高于行业标准(SN/T 1699-2017)FQ-PCR方法(1.0×101 copies·μL-1);模板浓度为 1.0×100~1.0×104 copies·µL-1 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为1.52%~7.40%;对猪丁型冠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11种对照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用建立的ddPCR方法、行业标准FQ-PCR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进行PEDV核酸检测,ddPCR方法对行业标准FQ-PCR方法检测阳性样品的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成功建立的PEDV dd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上PEDV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定量检测,为PEDV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定量手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