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奶牛热应激遗传机制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张帆张海亮罗汉鹏米思远...
    1141-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引分析等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990—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所收录的奶牛热应激遗传机制领域共1026条科技文献,统计了这些文献的作者、发文机构和年度发文量等,绘制了该领域共被引文献与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重点通过高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透视了国际上该领域整体研究状况和研究热点,解读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此外,本文还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国内在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共检索到52篇文献,对国内在热应激遗传机制领域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热休克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氧化应激和繁殖性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热应激遗传机制研究从对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对耐热多态的挖掘和对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在热应激基因表达过程中,表观修饰和miRNA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两种调控方式.在奶牛热应激遗传机制研究领域,本文有助于我国研究人员宏观地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知识结构,快速定位首要关注点和重点文献.

    奶牛热应激遗传机制引文空间

    细胞外囊泡调控哺乳动物胚胎附植研究进展

    张蓉赵乐杨海丽杨永恒...
    1154-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作为一种细胞交流媒介,能够通过其携带的miRNA、蛋白质等分子作用于靶细胞/靶组织,影响靶细胞/靶组织的功能和表型.最近研究表明,来自于胚胎、子宫内膜与子宫微环境等的细胞外囊泡参与了哺乳动物胚胎附植过程,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和滋养层细胞的黏附能力,进而保证了胚胎成功附植和胎儿生长发育.本文主要阐述了细胞外囊泡的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哺乳动物胚胎附植过程中的作用.

    细胞外囊泡哺乳动物子宫胚胎附植

    外源性硫化氢的毒性机制及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谢彦娇刘真陈磊苗启翔...
    1163-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源性硫化氢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由含硫有机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恶臭气体,其具有神经毒性,能刺激眼和呼吸器官,使氧化型细胞色素酶失去活性,并有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等作用,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高浓度可导致迅速窒息死亡,严重影响畜禽生产、动物福利和人类健康.然而,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治疗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规律,阐明其作用机制,对缓解硫化氢在畜禽生产中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源性硫化氢的性质及毒性机制、外源性硫化氢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外源性硫化氢进入动物体内的途径和分布状况及新陈代谢规律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性硫化氢对畜禽健康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硫化氢动物毒性危害吸收代谢

    中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放牧家畜中毒病研究进展

    郭蓉郭亚洲王帅杨晨...
    1171-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天然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和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得我国天然草地长期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造成草地退化,进一步引发有毒植物等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可食牧草种类和产量锐减,生物多样性失调及生态环境恶化.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与分布,介绍了有毒植物给目前我国天然草地以及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危害,针对疯草类有毒植物、乌头属有毒植物、橐吾属有毒植物、瑞香狼毒、醉马芨芨草、紫茎泽兰6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有毒植物的毒理学与中毒病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未来在有毒植物中毒的防控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草原牧区放牧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综合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有毒植物放牧家畜中毒病防治技术天然草地中国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周梦情陈从英
    1186-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培养条件的多样性分离培养出了更多的肠道细菌类别,这对促进肠道菌群在菌株水平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培养组学发展、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望,为后续猪肠道菌群菌株的功能和影响表型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肠道细菌培养组学进展

    粪便微生物移植对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展

    陈佳琦张晓迪顾招兵吕龙宝...
    1195-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屏障是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由肠道内微生物失调,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的仔猪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多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肠道疾病中显示出独特优势,被引入到操控仔猪肠道微生物以改善屏障功能的探索性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肠道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对仔猪肠道屏障的作用,并就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粪便微生物移植仔猪肠道屏障功能机制微生物群落

    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杨文兵邹亚文蒋一凡余婉婷...
    1208-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高致死性传染病.ASFV编码蛋白p30、p54和p72等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且部分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常被作为血清学诊断靶点,用于评价ASF不同阶段或发病程度的抗体水平变化,ASF血清学诊断靶点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其感染检测、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等探究.本文系统阐述用于ASF血清学诊断的主要候选蛋白及其靶点的检测应用进展,并分析候选靶点的抗原表位(区域)及其抗体结合的特点,探讨其作为ASF血清学诊断新靶点的应用潜力.

    非洲猪瘟病毒(ASFV)诊断靶点结构蛋白抗原表位

    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现状

    孙华鹏崔新鑫潘亮奇许丰祥...
    1218-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持续暴发和流行,不但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为了解中国H9N2 AIVs的流行现状,作者对H9N2亚型AIVs的抗原性、受体结合特性、致病性进行了总结,并且对2016—2020年的流行毒株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H9N2 AIVs在20多个省市地区流行,其中江西、广东、贵州、江苏等地区暴发次数较多.H9N2 AIVs主要感染鸡,少数感染水禽和小家禽,零星感染人.H9N2 AIVs主要位于h9.4.2.5分支,极少数毒株隶属h9.4.2.1分支.当前H9N2 AIVs受体的结合特性呈现双嗜性或优先结合α-2,6 SA受体.抗原相关位点处的氨基酸呈现出多态性,抗原性正在发生着改变.PB2、PA和HA蛋白获得了一些适应性突变,增强了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上的复制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加了其跨宿主传播感染哺乳动物甚者人的风险.综上所述,人们要加强对H9N2 AIVs流行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其抗原特性及致病性的变化.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演化受体结合特性致病性抗原性

    动物支原体相关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陈胜利郝华芳季文恒储岳峰...
    1230-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支原体可引起肺炎、关节炎、乳腺炎等一系列重要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是支原体疫苗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重要动物支原体相关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动物支原体病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动物支原体支原体蛋白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免疫蛋白

    基于iTRAQ技术挖掘猪肾组织高原低氧适应性关键蛋白

    李梦柔韦明邦张健邢璐...
    1238-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高原低氧环境下藏猪与大约克猪肾组织中低氧适应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DEPs).本试验选择藏猪与大约克猪两个品种无亲缘关系的去势公猪,饲养于海拔3000 m的高原,按自由采食方式饲养至180日龄,每个品种随机选择生长情况相近的9头猪采集肾组织.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对藏猪和大约克猪肾组织中蛋白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在两猪种肾脏组织中共获得4370个蛋白质,以FC>1.2或<0.833,P<0.05为筛选条件共筛选出181个DEPs,其中在藏猪中上调的蛋白质有138个,下调的有43个.这些DEPs主要功能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氧化还原酶活性、碳代谢、血压调节、线粒体等与低氧适应相关的条目和通路上,进一步综合分析后共筛选出5个与低氧适应相关的重要DEPs(CD59、A2M、eNOS、CDKN1B和PGK1).这些DEPs分别在维持血液动力学、调节能量代谢与生理环境稳态等方面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的高原低氧适应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iTRAQ低氧适应性